- 王兴国;吴梵;
通过对山东省10个县1100份的问卷调查设置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反映产业振兴的变量中,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资金投入对其实施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第二,在反映人才振兴的变量中,人才培训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人才充足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第三,在反映文化振兴的变量中,文化活动丰富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传统文化继承人、公共文化设施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第四,在反映生态振兴的变量中,土地退化改善、农药污染减少、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满足需求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第五,在反映组织振兴的变量中,村务治理途径、村党支部管理组织、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共同管理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村委会管理和宗教势力管理组织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影响不显著。
2021年01期 v.23;No.8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郑军;盛康丽;
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发展协同效果,并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效率。研究发现农业保险通过农业信贷的中介效应对农业发展影响显著,财政支出在农业信贷与农业发展中有调节效应,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发展协同效果良好,而环境因素对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效率测算有显著影响,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有上升。在环境因素中,成灾面积、灌溉面积对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运行效率提高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正向影响,而财政投入对于不同投入指标影响方向不同。根据以上结论,我国应因地制宜建立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机制,合理配置财政投入,建立自然灾害风险防范机制,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合理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2021年01期 v.23;No.88 8-17+37+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翼飞;陈晓军;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依靠相应法律的保障,近年来,各地区对于涉农法律的出台也不在少数。但在战略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涉农法律体系仍不完善,立法工作上依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相应的立法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为保证乡村振兴这一伟大决策的成功实现,需要农事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结合国外相应立法经验,从而贴合时代发展实现政策法律相统筹的法治结构。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充分体现在立法工作之中成为了当前立法问题的关键。
2021年01期 v.23;No.88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艳军;陆建珍;王凯;
利用2019年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研究合作社、科研单位、农资供应商和技术推广部门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科研单位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有显著正向影响,合作社、农资供应商和技术推广部门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均不显著,且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2)就中低收入的甘薯种植户而言,加入合作社更能有效提高甘薯种植经济效益,而对于中高收入者来说,应该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3)各类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对甘薯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会因种植规模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2021年01期 v.23;No.88 23-30+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梁远;毕文泰;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容易产生对可追溯鸡蛋的购买行为。最后,提出增强消费者对可追溯鸡蛋比普通鸡蛋在质量安全上更有保障的认知水平,提升消费者对贴有信息追溯标签鸡蛋的信任程度等相关的改进措施。
2021年01期 v.23;No.88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姜序;陈盛伟;
基于2011-2019年山东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等分析方法,从农业信贷的中介效应视角实证检验农业保险的农民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信贷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验证农业信贷在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所以,为了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要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制度体系,畅通"银保互动"和农村金融收入效应的传导机制。
2021年01期 v.23;No.88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8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纪孟君;史慧芳;陈会英;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研发创新能力是种业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种业公司加快新品种研发创新、扩大种子市场份额、提升经营绩效水平、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种业上市公司特点,基于熵权TOPSIS法,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五个维度,构建种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对其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发现:种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差距较大,大北农、隆平高科、农发种业经营绩效水平相对较好,发展较为稳定,敦煌种业经营绩效水平相对较差。据此提出要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种业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种业公司经营绩效,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2021年01期 v.23;No.88 45-5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刘越;李晓璐;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理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脉络,对学术界后续研究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也可以指导现实问题的解决。本文选1993-2019年CNKI数据库中561篇学术论文,采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的时间、作者和机构等相关信息进行梳理,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与热点词突现等相关方法分析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研究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2010年后成为研究热点,该领域在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研究内容最为丰富的阶段为2010-2015年间;研究重点主要是产权制度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研究农村集体制度改革主力是社会科学院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域的主要聚类有"产权制度""农村信用社""农地产权制度""合作制""劳动者"和"土地制度改革"。从关键词突现分析来看,"经济体制改革"是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而"农地产权制度"的突现持续时间最短。
2021年01期 v.23;No.88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3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媛媛;侯小童;
面向农村选派工作队是党和国家开展农村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农村工作队在联结政府与农民、进行政治动员、贯彻国家意志等方面发挥了独特效能。系统梳理建国以来工作队的学术史发现,已有研究主要涉及到土地改革工作队、四清运动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乡村振兴服务队。乡村振兴服务队将是下一步研究的热点,如何处理好非常规治理与常规治理、嵌入性组织与内生性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及如何避免工作队与其他基层组织相互叠加导致权力内卷化等将是值得关注的重点议题。
2021年01期 v.23;No.88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林晓波;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未规定合作社的人格否认制度是立法上的疏漏。与公司、有限合伙企业、美国有限责任公司等商事组织主体中关于成员有限责任规定的对比可知,目前合作社成员的有限责任规定并不完备,缺少人格否认制度作为有限责任的例外情形。对司法实践的考察,则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对合作社进行人格否认有着来自实践的强烈需要。因此,未来立法应增设合作社人格否认条款,而在现行法律框架下,类推适用公司或营利法人的人格否认规定的同时,结合诚实信用原则与权利不得滥用进行补充性说理是满足实践需要的可行做法。
2021年01期 v.23;No.88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吕程平;许文盛;
如果将农村资金互助视为社区内分散资金集中化、功能化运用,那么这样的资源功能化过程,有赖于社区内游离态信息与社会关系网络的激活、汇聚与利用。本文提出的社区势能指标,考虑了社区内部评价维度和基于人际关系的可用社会资源维度,是社区合作金融制度对借款人个体风险程度考量的重要标准,其表征了处于相互关系中的个体互为的信任评价和行为意愿,即其总和形成了一个互为评价和互惠性行为空间。社区合作金融组织的基本功能就是对非正式社会势能进行可操作化改造,使之效能增强,适应正式化制度建构,并实际构建了一种环状、扁平的交互监督和责任机制。这样一种去中心的、互为主体的机制,是通过强化和再生产社会势能,在微观层面上重建社会。
2021年01期 v.23;No.88 93-9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马思铭;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看,内卷化是一种投资收益不对等的情况,投入资源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这种内卷化困境在教育行业也同样存在。在乡村地区,由于教育资金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等匮乏,在教育投入边际效益递减的前提条件下,乡村教师往往长期从事相同的教育工作模式,缺乏教育创新以及教学变革,企图降低现有教育教学的风险,维持短期教育的利益。这种教育内卷化的困境同时也让乡村教师陷入了自我懈怠、自我消耗的局面。相对于城市地区,欠发达的乡村地区教师的内卷化现象更为明显,受到行业内卷、地域内卷以及个人内卷等多重影响。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在乡村教师"内卷化"表现的基础上,挖掘这一困境存在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021年01期 v.23;No.88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5K] [下载次数:1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婷婷;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是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政府政策是推动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动力。通过梳理2001-2019年间国家层面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政策文本,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两个方面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探究农民工城市融入政策的演进特征并发现:农民工城市融入受到顶层重视,但政策力度与连续性不足;政策工具多元使用趋势明显,但结构仍不尽合理;农民工城市融入政策目标分布失衡;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契合度较低,政策工具依赖性明显。在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农民工城市融入政策建议。
2021年01期 v.23;No.88 103-11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1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志浩;朱荣瑞;
本文以豫北梨镇的河道专项治理的行动事件为分析文本,将河道治理作为一个"事件",放置于动态化的运动式治理"过程"平台之上,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在环境保护被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尽管环境治理能够被列入市级政府的年度规划中,但是在政府的治理注意力分配不均及政府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基层政府常规环保治理的绩效有限,导致多年来难以彻底解决河滩违建养殖问题。在中央政府"清四乱"环保政策的指导下,市政府把财政资金向乡镇政府河道治理倾斜,乡镇政府则通过河道专项治理的方式成功完成治理任务,顺势转型为新型常规河道治理,有效地维持了河道专项治理的绩效。研究发现:上级政府的行政性政治激励、基层政府财政能力的纾解、基层政府的行政注意力分配、基层政府间的横向竞争等等,是乡镇政府河道专项治理大获成功的实践逻辑。基层政府的专项治理能够获得成功,需要上述条件的完备。
2021年01期 v.23;No.88 111-12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闫冬冬;夏安桃;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乡村文化空间的发展面临着功能转型与空间结构优化的双重压力。以泰安市传统村落山西街村为例,提出乡村文化空间的概念,并依据景观生态学中"缀块-廊道-基底模式"将文化空间结构概括为文化节点、文化轴线、文化域面三种形态,探索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结构变化过程以及空间优化,山西街村的文化空间在发展中存在弱联系、碎片化、内涵不足及过度开发等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注重整体规划、加强文化节点保护、强化文化廊道建设、整治文化空间风貌、深挖文化内涵等优化措施,以期对山西街村为例的乡村文化空间优化提供有益的建议。
2021年01期 v.23;No.88 12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萌;赵普光;
村级管理骨干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村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构建村级管理骨干胜任力模型有助于明晰村级管理骨干胜任力现状及不足,为后续培训与开发提供借鉴。本文基于文本分析对村级管理骨干各项能力素质指标进行提取,通过描述性统计、独立性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和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最终得出包含业务能力、文化素质与实用技能、政治素质、价值观与品质四个维度、23项指标的村级管理骨干胜任力模型,并据此提出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业务能力培训与开展宣传教育等针对性的开发策略。
2021年01期 v.23;No.88 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玉娇;陆益军;
张伯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者。近年来,随着红色资源的深入挖掘,鲜为人知的张伯简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通过研究《社会进化简史》,仔细梳理、勾勒了其八种社会形态观,揭示贯穿其中的唯物史观,展现其为劳动人民发声的思想主张。八种社会形态观及其相关叙述,虽然与我们熟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所不同,但在唯物史观上是相通的,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2021年01期 v.23;No.88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欣鸿;王淼;
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提出了以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为尺度的农村社会分层学说,从阶层间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以引导农业无产阶级为先、团结和依靠小农为重,同时兼顾其他阶层利益为辅以推进工农联盟的革命引导策略。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重申了马克思关于推进工农联盟和把握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相统一的政治立场,驳斥了法德两国无产阶级政党的为争取农民选票制定的机会主义纲领,为无产阶级政党夯实了群众基础,进一步指明了革命方向。
2021年01期 v.23;No.88 154-158+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3K] [下载次数: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陈必应;
悼亡诗,中国古代一般指丈夫追悼亡妻之诗,而广义之悼亡诗,则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之作。朱熹人生经历丰富坎坷,交友交游甚为广泛,故其诗歌创作之中亦多悼亡之作。朱熹悼亡诗创作情感蕴含丰富,不仅体现为对悼亡之悲、亦有感时伤事的情感体现、吾道益穷的深沉感慨。其悼亡诗的创作不仅有着一定的史实价值,亦具有颇高的艺术成就。对朱熹悼亡诗的研究,对于还原朱熹的人生经历细节、窥探其思想交流承受皆有一定积极作用。
2021年01期 v.23;No.88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程雄飞;
中央苏区时期,为了提高农民政治素养,更好地完成党的任务,党通过思想政治课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载体,以党的中心工作和解决农民实际问题为原则,采取理论灌输、榜样示范、警示教育、批评、实践锻炼等方法,对农民及农民干部进行无产阶级思想和政治参与教育,展现了一幅中央苏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全景图。以此为参考,当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好全面提高当代农民素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新农村这一目的点和村干部这一重点点;把握好习近平"四新"教育和新农村治理现代化参与教育这一内容点和当代农民的综合社会活动这一载体点;把握好"解决农民思想问题与解决农民实际问题""两个一百年"目标这一原则点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这一方法点。
2021年01期 v.23;No.88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牛鹏;
《河清诗》的作者是明初著名诗僧姚广孝,结合史料中有关"黄河清"的记载,考证其创作于永乐三年。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发现其并非是简单的歌功颂德之作。首先,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调明成祖朱棣政权的合法性;其次,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又体现出作者对洪武一朝,朱元璋统治的不满,以及对永乐一朝国泰民安的期盼。最后,通过对高启诗文的考察,发现这首诗中又隐晦地体现出,作者对友人生前期盼太平盛世愿望的回应。
2021年01期 v.23;No.88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甄鹏;刘桂锋;牛鲁玉;
深入探析国外关于贫困产生的根源、国际扶贫政策、各大洲文化扶贫研究现状、梳理国内相关研究进展,为我国农业高校文化扶贫的全面开展提供更为具体的建议和更为明晰的规划。采用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梳理国内25所农业类及涉农高校定点扶贫的研究现状。国外文化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需求感知、培养战略和振兴计划以及弱势群体文化援助三个方面;国内研究多侧重于理论分析,较少涉及模型与体系构建等应用研究。结合具体案例,对农业高校参与文化扶贫的对象、原则、主体与要素予以解析,构建了基于价值共创视角的文化扶贫体系,提出了开展文化扶贫的对策建议。
2021年01期 v.23;No.88 176-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