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西方“生态中心论”的理论超越

    孙思远;李国锋;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典范,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新时代美丽中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价值遵循。在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各类生态思潮都聚焦于如何恰当地处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比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西方生态中心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其实现了自然观、价值观、发展观、全球观上的超越。这四个层面的超越向世界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科学性及实践可行性。

    2024年02期 v.26;No.10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话语发展的历史流变及阶段性特征

    姜汪维;王爽;

    中国的民主话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主道路上所形成的概念、思想、政策的言语叙事和价值表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奋斗中精准把握基本国情,引领民主话语生成落定;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章立制,发展“人民民主”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改革”为主线,开辟民主发展新道路,推动民主话语实现多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挖掘民主的治理内核,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话语彰显制度优势和鲜明特色。从话语的角度考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有利于把握中国式民主的深刻意涵,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2024年02期 v.26;No.101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农村观察

  • 生态养老背景下空巢小农户参与绿色农业生产的路径研究

    陈晓玲;聂志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生态养老已然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应时之举和必然趋势。空巢小农户在“农村空心化”下成为了农村养老的一大特殊群体,参与绿色农业生产正是他们实现生态养老的契合方式和重要途径。空巢小农户参与绿色农业生产能获取“以地养老”的经济支持、满足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需求、缓解老龄化下的城乡养老压力,在生态养老内需求、宏观政策外驱动、农村社会实际的多元作用下,他们渴望回归绿色农业生产。为此,亟需从微观主体层面提高农户绿色农业认知、从宏观政策层面营造良好政策扶持环境、从客观条件层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02期 v.26;No.101 13-1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生产环节细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种植结构——来自江苏省的微观调查证据

    张德元;王娟娟;

    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放松农户的禀赋和外在环境约束影响农户的种植选择,从而影响种植结构。本文基于江苏省的微观数据,采用基于条件混合过程的Tobit工具变量模型分析基于生产环节细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均能显著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其中收获环节社会化服务的“趋粮化”作用最大、耕地环节社会化服务的“趋粮化”作用最小。进一步分析,“趋粮化”作用仅在土地经营面积小于30亩的小农户中显著。得出启示:培养更多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着重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薄弱环节,使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更大作用;引导小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社会化服务;加强针对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2024年02期 v.26;No.101 1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的结构优化研究——以Q镇村“两委”换届选举为观察视角

    闫瑞光;陈国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村干部队伍提出了“一肩挑”、交叉任职、年轻化、知识化、增加女性成员等建设要求。村“两委”换届是调整村干部结构的关键节点,是优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的关键时机。本文以2021年3-5月进入鲁中Q镇村“两委”换届场域获得的田野资料为基础,对村干部结构优化举措及其成效与待完善之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村“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采取党支部换届在前、营造会场氛围、“线上+线下”鼓励年轻人参选和借调人才等措施优化了村干部结构。但一次村“两委”换届尚不能充分满足所有要求,在未来应该发展年轻党员,鼓励人才返乡,扩展选材范围,激活妇女在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2024年02期 v.26;No.101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乡村治理与振兴

  •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生成困境的社会学研究

    陈文烈;李军辉;

    乡村振兴的资源配置主体为国家和政府,但是资源服务的对象是农民,而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则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习近平指出:“乡村振兴实践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农民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文章基于“场域-惯习-资本”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生成困境的理论逻辑和关键症结,研究表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实践与实际存在一定张力,使得经济社会发展的绝对增长显著,同时相对落后也突出,即表现为城乡之间、中东部地区与民族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造成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原因可认定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而导致内生动力不足的症结为“向上承接的乡村基层组织与农牧民的脱嵌”和“向下贯彻的国家政策与地方实际的背离”所诱导的传统文化和治理基础的瓦解、社会公德观的消失、社会凝聚力的疏散、社会共同体利益的失衡等造成的乡村振兴实践悬浮。

    2024年02期 v.26;No.101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乡村振兴与科技创新耦合机制及协调效应——基于烟台市11县区的实证分析

    刘靖宇;郑军;张志;

    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以山东省烟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相对发展度模型,考察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制和协调效应。结果表明:(1)从发展水平看,烟台市乡村振兴与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整体向好,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2)从耦合协调看,烟台市乡村振兴系统与科技创新系统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2014-2018年期间为勉强协调阶段,2019-2022年期间升格为初级协调阶段,呈现出“西北部高耦合,东南部低耦合”的空间分布格局,随时间推移区域间的耦合差异有收敛趋势。(3)从相对发展情况看,烟台市正处于科技创新水平轻度滞后于乡村振兴水平的发展阶段,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缩小趋势。

    2024年02期 v.26;No.101 45-53+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生态与农村环境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公民科学”机制研究

    崔彩贤;远佳怡;罗荣灏;吴普侠;

    “公民科学”是公众自愿参与到开放合作型科学研究中,以实现研究目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形式。日益活跃的公民科学实践表明公众可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做出重要贡献。文章剖析了公民科学的理论基础与核心价值,通过借鉴美国环境公民科学的理念与实践经验,探索我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公民科学的中国模式与行动框架。搭建组织实施体系,明确参与主体、明晰参与内容,构建公民科学运行模式;搭建“三有”引导体系,引导公众有利参与、有序参与和有效参与;搭建技术保障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保障、建设公民科学在线平台和共享数据库。三个体系有机配合、统筹把握,形成完整的公民科学行动框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贡献公众力量。

    2024年02期 v.26;No.101 54-59+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城市滨河绿地形象感知研究

    解舒婷;张永亮;倪守增;于东明;

    滨水地段是展现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区域,在城市人居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选取临沂市祊河河口两岸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爬取大众点评、抖音、高德地图等社交网站上的相关评论,通过ROST Content Mining文本挖掘软件进行词频分析,绘制语义网络图,提炼出形象感知要素并分析问题。结果表明:使用者对绿地整体形象感知较好,以积极情感为主,但也存在部分消极情感。针对存在的消极情感,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宣传力度、丰富体验活动、改善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建议。

    2024年02期 v.26;No.101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农药减量化监管优化策略研究:理论与实践

    邵宜添;

    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农药减量化理论模型,分析不同信息条件下农药施用间隔期、施用强度、农药种类选择对农业生产成本收益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农药信息对称的市场环境会激发农户主动规范农药施用进而实现农药减量和农户增收。然后,剖析“丽水山耕”以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方式实现农药信息对称和减量增收的典型案例,以印证模型的结论。最后,提出农药减量化监管政策的重点不仅在于强化政府引导,更在于搭建信息桥梁,发挥市场在农药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24年02期 v.26;No.101 66-75+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畜牧经济

  • 中国地理标志畜产品的时空分布特征与趋势研判

    姜佳弟;王月静;张园园;

    地理标志畜产品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和ArcGIS空间核密度分析等方法,梳理了中国地理标志畜产品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在时序维度上,地理标志畜产品数量呈现出曲折上升、平稳发展和迅速下降三个阶段性的变化特征,且以肉类的地理标志为主,蛋类和奶类的地理标志极少;(2)在空间维度上,地理标志畜产品呈现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异局面,并且形成了以青海、山东和贵州为中心的核心密集区;(3)从畜产品类型看,肉类的地理标志主要集中在山东省西南部、青海省东南部和贵州省南部,蛋类主要集中在辽宁省、湖北省和贵州省,奶类没有明显的聚集;(4)今后,地理标志畜产品的数量和将进一步增加、地理标志畜产品的认证步伐将加快、地理标志畜产品的生产过程将向绿色转型、地理标志畜产品的溢价实现方式将不断完善。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加强品牌宣传、完善经营模式、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支持,以推动地理标志畜产品的发展。

    2024年02期 v.26;No.101 76-81+124+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合作的规模养猪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演化博弈分析

    孙继雅;马艳洁;

    规模养猪场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是推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从根源上防控生猪养殖污染的有效途径。运用双种群演化博弈模型,解析了规模养猪场与会计师事务所博弈的演化过程、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运用Matlab软件模拟仿真了参数变化对博弈稳定策略演化路径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提高合作超额收益、增加并合理分配合作政府奖励、扩大不合作潜在损失、加大奖惩力度、降低合作成本能够加快博弈过程向理想稳定策略的演化速度。为促进规模养猪场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应加强培训教育、健全管理信息系统、规范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信誉监管。

    2024年02期 v.26;No.101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重大疫情冲击下中国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的传导效应研究

    姚文捷;

    非洲猪瘟疫情考验了中国猪肉市场的长效供给保障能力。鉴于先前政策偏差的经验事实与已有研究对养殖户行为决策的考虑缺位,本文利用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分区域抽样调查数据,在政策扶持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作用中纳入疫病风险认知与资金短缺状况这两个行为决策因素,以此来考察当前的政策扶持能否通过规模化养殖户行为决策的传导促进生猪规模化养殖。结果表明:重大疫情冲击下,疫病风险和资金短缺是制约规模化养殖户扩大生猪养殖规模的两个重要原因;政策扶持通过使规模化养殖户认为存在疫病风险较小或者实际所需资金不再短缺,可以促进养殖规模的扩大。本文的研究为调整和优化现有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2024年02期 v.26;No.101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山东省驴养殖场的养殖效率调查分析

    周玉玺;周子楚;

    提高驴养殖场的养殖效率是化解养殖资源约束、促进农户收益增长的主要路径之一。本文采用山东省48家驴养殖场调研数据,采用DEA模型测算了两类养殖模式、三种养殖规模的驴养殖场的养殖效率,厘清了制约山东省驴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1)山东省驴养殖场的养殖效率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纯技术效率是限制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2)从养殖模式来看,专业化分工模式的养殖效率高于自繁自养模式,养殖技术是导致自繁自养模式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3)从养殖规模来看,小规模养殖的实际产出水平最接近最优产出状态,养殖效率最高。

    2024年02期 v.26;No.101 97-10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农民问题

  • 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方亮;陈亮;刘璇婕;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农业机械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研究,可以为“三农”问题和缩小城乡差距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使用VAR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以及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基于此,需要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政策,发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示范效应,加强农业机械的推广与运用,落实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2024年02期 v.26;No.101 103-11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家庭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基于非农就业的调节效应

    李新英;相松延;靳亚婷;

    农户相对贫困治理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一项战略任务,家庭资本是形成农户脱贫内生动力进而影响农户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将微观家庭资本、非农就业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其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29.2%的农户存在收入上的相对贫困;基础回归分析表明,家庭经济资本中的本地收入水平、家庭社会资本的人缘社交程度和关系重于能力、家庭文化资本中的闲暇学习及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相对贫困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工作满意度对农户相对贫困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文化资本中的智力水平对农户相对贫困影响不显著;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本影响农户相对贫困差异较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非农就业的调节效应可显著增强家庭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减贫效应。提出以下政策启示:提升农户家庭经济资本,促使农户选择非农就业;加强农户社会资本联系,匹配合适非农就业岗位;积累农户家庭文化资本,提升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三大地区因地制宜,发挥家庭资本减贫效应。

    2024年02期 v.26;No.101 11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中国式现代化

  •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意蕴:脉络·逻辑·特征·价值

    代继盟;王丽君;李国锋;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历史性的发展过程,其内在生态意蕴基于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表征。从依靠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的起步阶段,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阶段,再到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完善阶段,是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意蕴演进的历史脉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共同动力、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同主题以及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共同规律是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意蕴的逻辑理路。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度和新图景、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格局和新路径以及开创人类世界文明新形态和新境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意蕴的当代价值。

    2024年02期 v.26;No.101 125-1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王兴国;吴梵;

    本文选用山东省2012-2021年市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实证验证了科技创新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提升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促进农业科技金融发展。

    2024年02期 v.26;No.101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

  • 从离散分治到系统定界:健康风险沟通话语权的协同共建逻辑进路

    刘腾;

    健康风险话语权是风险沟通有效性的根基,也是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重要子集。分析中国健康风险沟通话语权面临的新背景,从健康风险沟通视角提出话语权的概念,总结了健康风险沟通话语权的特点并介绍了其博弈生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多维系统融合的中国话语叙事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形成话语合力,打造即时高效、信息共享、强互动性主流媒体平台,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健康风险信息传播话语边界,提升健康风险管控部门和智库专家话语地位,建立健康风险话语信息预警研判机制等健康风险沟通话语权的协同共建策略。

    2024年02期 v.26;No.101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公私合作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构建研究

    孙骥;孙金荣;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调动各方资源形成治理的共识与合力。相比于传统的政府单方主导模式,公私合作模式有利于引入社会资本构筑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共同体,以期提升保护水平、增加经济收益、弥合利益分歧。公私合作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与当代法治提倡的多元共治理念相契合,具有明确的法理基础。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效果最优化为目标,通过法律原则的指引科学界定公私合作模式的适用范围,实现公私合作模式与政府主导模式的优势互补。进而,围绕公私合作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救济制度进行体系化法治构建。最终,以法治化手段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质量,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政府、企业、农户、社会多方共赢。

    2024年02期 v.26;No.101 14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觉醒与革命:中国近代农村女性的角色转变

    孙文林;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所承担的身份角色是单一的,从属于家庭,主要任务是照顾家庭成员、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操持和管理家中事务。随着近代社会文化进程和社会变革的步伐加快,对农村地区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思想冲击,使女性的身份和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家庭中,而是从家庭走向社会,接受教育,参加农业劳动和社会生产,支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与社会事务组织和管理。她们角色的转变,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性别关系发生变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一定的成效,激励和影响了新一代中国女性。

    2024年02期 v.26;No.101 154-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摄影作品

    杨宇;

    <正>~~

    2024年02期 v.26;No.101 2+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撰稿须知

    <正>《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创刊,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反映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探索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注山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农业经济、农村观察、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文、史、哲、法学、齐鲁农业、会员园地等。本刊热诚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我刊以下要求:1.本刊实施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凡投送我刊的稿件,正文须隐去作者资信。

    2024年02期 v.26;No.101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