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农史与农业文化研究

  • 再论汉代犁耕系驾法

    史晓雷;

    2014年刘兴林发表《汉代犁耕驾牛方式和用具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汉代犁耕系驾法得出若干认识。利用新的图像资料及农具史、物质文化史、科技史既有成果,对该文提出商榷意见。没有确切证据表明汉代犁耕二牛抬杠法是另用独立的绳将衡(杠)与二牛颈索相连,更可能的方式是颈索两端分别与衡绑缚。汉代已经出现单牛双辕犁,其系驾法一种是在牛颈上搭横木式轭状物,两侧系辕牵引;另一种方式暂不明确。汉代牛马犋耕系驾法,目前明确的一种是不用衡,马用犁盘驾辕。汉代单牛独辕犁采用偏系法之说,缺乏依据。

    2018年04期 v.20;No.79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释《王祯农书》词语四则

    丁建川;

    《王祯农书》中"风斤""望迷""""擿行"四词,《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或未收录,或有释义未当、未尽之处。"风斤"一词意为"锋利的斧头",源自《庄子·徐无鬼》"郢匠运斤"故事,但《汉语大词典》释为"尖厉的寒风",且未列典源出处;"望迷"义为"迷蒙",《汉语大词典》等未收该词;《汉语大词典》无""字,应为"络"的俗体字,音义相同而形异,在《王祯农书》中义为"缠绕、束缚";"擿行"义为"以足蹬动点地而行",《汉语大词典》等未收。

    2018年04期 v.20;No.79 10-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村观察

  • 乡村治理四十年:回顾与总结

    刘行玉;

    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乡村治理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的基本体现。全面认识四十年乡村治理实践需要将其置于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背景下。四十年实践历程的成就与困境为中国乡村治理积累有益经验,也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的完善提供重要借鉴: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引导、利用乡村社会传统资源,构建多元乡村治理融合机制。

    2018年04期 v.20;No.79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建设推进乡村治理路径措施研究

    刘利;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注重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短板,加强农村基层建设,解决乡村治理问题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必然经历的过程。新形势下农村的基层建设和乡村治理取得了前所未有和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农民抗风险能力不强、现代文明更加强烈冲击传统农村文化,二者矛盾越发突出等问题。政府应通过切实把乡镇政府真正转变成为"服务型"政府、积极构建村级和乡镇级监察体系、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转型等措施来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建设和乡村治理。最重要的是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和政府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建设和乡村治理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建设和乡村治理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建设和乡村治理处处飘扬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2018年04期 v.20;No.79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村民政治参与逻辑与行为选择——基于山东D村的个例研究

    王春伟;管蕊蕊;

    村民政治参与的行为选择与个人利益相关联,同时受家族关系、社会资本、参与动机和反馈效能影响。在实际的政治参与过程中个人利益是村民政治参与的出发点,村民的家族关系、社会资本作为参与的社会基础,自我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感作为参与的心理基础影响着村民的政治参与行为,表现出积极政治参与、负面对待与政治参与冷漠。当前,村民自治参与的方式主要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村民选举是村民进行政治参与的首要环节,决定着村民自治的公平性与民主性。通过D村2018年村民选举的个例呈现,探究村民在民主选举过程中的政治参与逻辑与行为选择,更好地保障村民民主政治参与和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

    2018年04期 v.20;No.79 26-3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农业产业发展视角下的泰安乡村空间布局研究

    闫晓璐;许阳;苟倩;

    当前,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农业经济和农村产业受到政府和人民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泰安市的实际情况出发,认为农业产业发展可以从四类要素进行认识和分析,分别为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其他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同时,结合要素分析的乡村空间布局调整将更有效地解决乡村面临的产业升级困境。所以,从这四类要素切入,分析了泰安市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基础和空间错配问题,并基于乡镇和村庄两个层面的农业产业特征,将泰安市域农业空间划分为9个大区,提出了乡村空间布局的优化建议。致力于促进泰安市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并为其他市县提供农业空间研究方法参考。

    2018年04期 v.20;No.79 31-3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同侪压力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

    李崟箫;

    农村留守儿童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亲子分离使家庭的养育功能变得低下甚至缺失。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当亲子关系缺失时,其他关系将变得更具影响力。利用CEPS2014年基线数据,研究发现同伴社会行为较家庭社会资本对留守儿童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更大,同伴的积极行为能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同伴的消极行为将对留守儿童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父母和教师除关心儿童的日常生活外,应加强对同伴行为的关注,充分发挥积极同伴的作用,减少消极同伴带来的影响。

    2018年04期 v.20;No.79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9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农业经济

  • 从新疆棉花生产看农业借贷危机

    毛德敏;刘维忠;高金花;

    棉花价格持续下降带来的市场风险,使新疆棉花生产的借贷依存度(借入资金占棉花生产所需资金的比重)不断上升,如果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可能由此引发农业借贷危机,导致农业生产出现"崩盘"的可能。本文基于对新疆棉花生产中的借贷现状和风险效应进行分析,认为农业风险保障水平低、农业贷款风险转移通道不畅是引发农业借贷危机的根源,因此,为避免风险,防患于未然,本文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农业风险综合保障机制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2018年04期 v.20;No.79 4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花种植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王艺璇;胡继连;

    基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棉花种植的实际情况,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建立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棉花种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讨了目前生态补偿的发展和实践。重点分析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内容,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措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可以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会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双赢的目的。

    2018年04期 v.20;No.79 56-6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国外畜禽清洁生产的政策及对我国的借鉴

    于超;张园园;孙世民;

    畜禽养殖已成为目前中国重要的污染源,借鉴国外实践与经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是未来中国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政策措施是从根本上保证畜禽清洁生产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文章利用文献调查法了解了国际上清洁生产控制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有效政策,可从多个角度为我国提供借鉴。该文重点从补贴政策、监管政策、参与政策、引导政策等方面梳理了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外畜禽清洁生产的政策性实践。以此为基础,针对中国畜禽清洁生产的政策性障碍因素,从畜禽清洁生产补贴、行为主体的参与、清洁畜禽产品的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中国畜禽清洁生产的政策性建议。

    2018年04期 v.20;No.79 61-6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土地问题研究

  •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利益的多维度阐释

    龚暄杰;

    研究利益问题的首要任务是界定利益的概念,这也是相关研究的逻辑起点。农村集体土地增值利益作为利益谱系中的一种,除了具有利益的一般特性之外,由于其所处的时代,也表现出了相对于一般利益的独特个性。从法律上对农村集体土地增值利益分类,除了可以进行一般分类,还应该综合农村集体土地增值和增值利益的特点。

    2018年04期 v.20;No.79 67-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三权分置”下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律规制

    闻丽英;李星;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旨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稳定农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政策导向下农地流转的全盘铺开,法律滞后将触发农地流转合同失范、合同违约等一系列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风险。当前农地流转法律体系不健全,农地流转合约无序化现象的频发严重挫伤了农户放活经营权的积极性。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保障农户土地流转利益,提高土地流转合同履行效率,关键在于完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此外,政府应当配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激活市场要素的需要,健全农地流转保险机制和服务机构。

    2018年04期 v.20;No.79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农地确权对家庭农场农地需求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山东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的调查

    朱建军;安康;景瑞雪;郑纪芳;

    农地确权能否促进农地流向家庭农场是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而农地流转的实现是供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利用山东省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的调查,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家庭农场农地需求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农地确权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家庭农场的农地需求意愿;(2)农地确权对家庭农场农地需求意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低农地流转风险感知起作用;(3)农地确权并未通过信贷可得性预期这一中介对家庭农场的农地需求意愿产生影响。另外,调查发现,仍有部分家庭农场主对农地确权认知度较低,不清楚是否进行了农地确权。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农地确权及相关配套措施的政策建议。

    2018年04期 v.20;No.79 79-85+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安徽省宁国市的实证

    张勇;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探索和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对于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农户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通过对安徽省宁国市农户的调查,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应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多于不愿意退出的农户;和近郊区农户相比,远郊区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住房结构、退宅可以改善居住生活条件、宅基地退出补偿不合理、家庭生活成本提高和社保就业问题不能解决。为引导有条件的农户退出宅基地,提出要强化宅基地的资产价值功能、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及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规划制度等对策建议。

    2018年04期 v.20;No.79 86-9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 ]
  • 新增建设用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与应用

    刘茜;李波;王瑷玲;

    分析新增建设用地增值机理,提出增值收益测算方法,以龙口市东城区进行应用,为其他地区测算增值收益和龙口市制定土地转用方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成本逼近法。研究结果:新增建设用地增值主要因用途转变、权利增加及土地开发等造成。龙口市东城区新增建设用地成本平均为298元/m2,入市增值收益率平均为179. 74%。征收未利用地形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增值最大,其次是其他农用地,耕地最小。转为商业用地增值最大,平均增值收益率为286. 80%,其次是住宅用地,工业用地最小。土地增值收益总体呈随级别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研究结论:各级别、各类用地转为商业、住宅用地是经济可行的,而区位差的耕地转为工业用地不经济。

    2018年04期 v.20;No.79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村社会保障

  • 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李俊霖;林涛;

    根据5省237户的调查数据,应用Logit模型与Ordered Logit模型,对现阶段农户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有55%的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总体情况表示"满意"或"较满意",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农民对新农合门诊、住院报销政策的满意度;对新农合政策的了解程度;新农合对于农民医疗负担的减轻程度。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8年04期 v.20;No.79 100-105+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差异研究

    郑永瑞;刘丽;

    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安徽省市域农村养老保险现状进行研究,通过SPSS20. 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测算其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之后通过ArcGIS10. 2软件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其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综合得分划分为三类,发现三类区域的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差异较大。基于此,文章从促进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低水平区域农民增收、拓宽低水平区域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增值渠道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安徽省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2018年04期 v.20;No.79 106-113+12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文史哲

  • 稼轩词句法结构研究

    卢乃心;

    稼轩词的句法结构多姿多彩,从语气、句法成分构成、音韵三个角度切入,可分为三大类,共九种句式。这种句法结构在章法上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倒装句和叠字句强调所表达的内容,问句因在词中的位置不同,发挥着起承转合的作用,否定句把握词的情感走向,感叹句奠定词的情感基调,控制词的节奏。意象组合句烘托词的氛围。句法结构的多样性使稼轩词刚柔相济,抑扬交融,呈现出酣畅淋漓、荡气回肠的审美风格。它的形成与稼轩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性格修养、创作方法、文学发展规律不无关联。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句法构造,使辛词在文学史上经久不衰,至今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2018年04期 v.20;No.79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精准扶贫思想的历史逻辑——以宋代荒政为中心的考察

    毕学进;

    宋代是一个灾荒众多的朝代,其在荒政上,探索出了一套系统的、有效的荒政之策。宋代将"以民为本"作为荒政原则,充分利用市场之手,注重生产与救济并举,注重救灾官员选拔考核,注重民间力量发挥,这对我国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它较好地回答了"精准扶贫"的"为什么扶"、"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等关键问题。借鉴宋代的救灾经验,我们需要以把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作为扶贫原则,强化扶贫主体责任,加强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形成扶贫的社会合力,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实施。

    2018年04期 v.20;No.79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从劳动异化到生态异化的现实思考

    李明;赵金科;

    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劳动异化的提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实践基础,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大厦的思想基石和价值支撑,具有重大意义。资本逻辑之下从劳动异化走向生态异化,有着必然的历史逻辑。劳动异化本质上是人的异化,最终必然会导致生态异化。所以,消除劳动异化,扬弃资本逻辑所引发的生态危机,铲除异化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基础,这是寻求建设和谐美丽中国根本出路的关键所在。

    2018年04期 v.20;No.79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总目录

    <正>~~

    2018年04期 v.20;No.79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撰稿须知

    <正>《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创刊,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反映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探索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注山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农业经济、农村观察、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文、史、哲、法学、齐鲁农业、会员园地等。本刊热诚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我刊以下要求:1.本刊实施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凡投送我刊的稿件,正文须隐去作者资信。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职务或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工作单

    2018年04期 v.20;No.79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