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农史与农业文化研究

  • 中华海洋文明与世界海洋文明的互动及贡献

    郭奇林;

    中华海洋文明是世界海洋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3000多年来,中华海洋文明以其特有的物质和文化形态与世界海洋文明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和互动。通过自己的方式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将中国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文化理念传向附近国家,将先进的科技和知识通过行经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国家的商人传递到四面八方。其与西方长期互动的历史,也为当今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世界和平发展模式,提供了文化和历史的借鉴。

    2017年04期 v.19;No.75 1-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闲居集》所见明代中后期士农的城乡认知

    张景瑞;

    明人李开先所著的《闲居集》对明代中后期士农阶层的城乡认知及社会状况都有所记录,对研究明代中后期的城乡关系大有帮助。李开先罢官归家后,长期城居,虽然他时常表达出对城市喧闹、忙碌生活的不满和对乡居生活的向往,但始终将乡居生活作为城居生活的补充。《村女谣》中的"红娥女",则直接表达对乡居生活的不满。李开先的城居与"红娥女"的抱怨,都反映出时人对"城乡差异"的认知。这一认知的形成,则与嘉靖朝社会治安恶化与赋役不均相关。

    2017年04期 v.19;No.75 7-13+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代山东地区手工业发展与森林变迁

    吴家洲;

    唐代山东地区的矿冶业、制瓷业、煮盐业、造船业等手工业部门都十分发达,森林为这些手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燃料,但这些部门的发展却使森林面积不断减小。通过分析唐代这些手工业部分的分布情况,结合历史文献描述、考古发掘资料及现代研究成果,并经过严格的定量分析,估算出各个手工业部门发展消耗的森林面积,更直观地反映手工业发展对森林的破坏程度。指出手工业发展程度和森林面积成反比关系,在唐代时人还没有太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情况下,手工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以牺牲森林为代价的。

    2017年04期 v.19;No.75 14-2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我国农业水价改革的历史进程与限制因素

    胡继连;崔海峰;

    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就研究和推行农业水价改革,历经多个阶段、历时50多年,但实质性改革推进不大,其中的限制因素包括法制因素、农业与农民的承受能力、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诉求、农业用水计量困难等等,建议改革农业水价补贴方式、深化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发展农民用水者学会、为农业用水专门立法等,以此推动农业水价改革稳步前行。

    2017年04期 v.19;No.75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政府与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

    彭玉珊;张园园;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和系统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政府与畜产品供应链之间质量控制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演化路径。研究表明,政府和畜产品供应链之间质量控制的演化方向和目标受控制成本、控制收益、政府控制成本支配方式、惩罚力度等8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政府的控制成本和收益,对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的惩罚力度4个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降低质量控制成本,提高质量控制收益,增大政府质量控制开支中用于资金、技术等支持的比重,加强对相关管理部门和生产企业惩罚力度,将会促进政府和畜产品供应链之间质量控制向预期方向和目标演化。

    2017年04期 v.19;No.75 30-36+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惠农政策执行效果评价及其完善对策——以H市1400位农民为样本

    陈德仙;侣传振;

    基于农民满意度视角,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起惠农政策执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四分图模型,运用指标体系科学评价H市惠农政策执行效果。结论如下:农村公路村村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取消农业税执行效果较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执行效果次较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粮食直接补贴、农村小额支付"村村通"工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执行效果次较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户小额贷款执行效果较差。最后提出体系化的对策建议,以此形成合力提升惠农政策执行效果。

    2017年04期 v.19;No.75 37-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探讨

    孙艺榛;郑军;

    建设和推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本文总结了山东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建设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品牌培育、品牌监管、品牌营销三个层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2017年04期 v.19;No.75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2 ]

农民问题

  • 农户拆迁补偿政策偏好实证研究: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分析

    黄忠华;牟志一;杜雪君;赵爽爽;

    本文基于山东日照市的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和选择实验法分析农户对拆迁补偿政策的偏好及估值。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对实物安置房补偿方案具有较高偏好,其估值达39.8万元;农户对养老保险、分享集体经济收益和就业安置方案的估值分别为7.54、5.81和3.69万元;农户对政策透明性和公平性的感知价值为负值。研究认为,拆迁补偿应主要以产权置换为基础,将被拆迁户的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综合运用就业安置、提供养老保险、分享集体经济收益等政策保障被拆迁户的生存发展权,同时提高拆迁补偿政策的透明性和公平性,使拆迁补偿政策的福利效果最大化。

    2017年04期 v.19;No.75 48-5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倡议联盟框架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变迁

    朱冬梅;李琦;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变迁正处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民主社会的时代之中,由原来偏重权威性向合法性、科学性、公共性倾斜,深刻认识该政策的变迁过程对完善此政策体系非常必要。本文基于倡议联盟框架,解析了该政策变迁过程中相对稳定变量、外部(系统)事件及政策子系统中持不同信念的倡议联盟之间的互动,总结政策变迁呈现的政策主体导向、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特点,并提出政府主动适应环境、公民积极参与政策环节、学者成为多方沟通桥梁的合理建议。

    2017年04期 v.19;No.75 55-6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民工与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业差异的解释——基于非对称“鹰鸽博弈”模型

    王辉娣;张务伟;

    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在就业行业上存在较大差异,农民工主要在技术含量低的低端行业就业,而城镇劳动力主要在技术含量高的高端行业就业。本文运用非对称鹰鸽博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得到的结论是: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业取决于他们各自的初始状态及影响其收益和成本的各因素。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争夺冲突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他们双方争夺就业岗位所得利益;在农民工和城镇劳动力双方争夺就业岗位所得利益一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成本。

    2017年04期 v.19;No.75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居住意愿研究:基于收入视角

    孙帅乐;

    基于安徽985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本文运用Probit方法,从收入视角考察研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中居住意愿。结果表明:家庭收入较高、收入来源于土地流转租金和个体经营或创业、个人收入状况较好的新生代农民工赞同集中居住,收入来源于种植和养殖业的农民工不赞同集中居住。对作用机制的考察表明:家庭收入状况、家庭收入来源、平均月收入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居住意愿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

    2017年04期 v.19;No.75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农户借贷选择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22个省份的调研数据

    姚玉洋;

    本文基于全国各省市2440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方法,分别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农户借贷选择的影响因素,即个人特征、家庭禀赋和农业经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年龄、婚姻、健康状况和社会身份对农户借贷选择有显著影响;第二,家庭成员数、外出打工状况、是否在城镇买房、耕地面积、相对收入状况和家庭凝聚力对农户借贷选择有显著影响;第三,经济作物、自吃自用、粮食补贴金额、农户兼业、参加专业合作社数量和农机服务对农户借贷选择有显著影响;因此,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农户借贷行为,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和开拓农村多元化借贷渠道,继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2017年04期 v.19;No.75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土地问题研究

  • 1930年代安徽省土地整理工作述论

    刘巍;

    1930年代,安徽省开展了一系列土地整理工作,但是,由于官方治理能力低下,这项工作遇到了许多阻碍;不仅没有为政府提供全面、确切的土地信息,也未能对国民政府"平均地权"的政治理想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客观地看,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广大农村地区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官方的有效治理之外,这样的状况直到建国后才得到根本性改变。

    2017年04期 v.19;No.75 80-8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建设用地与碳排放: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

    秦昌才;

    通过建立省域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系统分析了建设用地与碳排放的关系,并对各减排措施进行了情景模拟。研究发现,建设用地对碳排放的综合影响远大于直接影响;中碳区建设用地通过产业结构和经济产出对碳排放的间接影响最大;不同碳区建设用地对碳排放和经济产出的综合影响并不一致,节能减排的经济成本不同;中碳区控制国有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高碳区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低碳区加快城市化进程,分别是各碳区有效的基于建设用地角度的节能减排措施。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是对供给侧资源、技术和结构改革的启示。

    2017年04期 v.19;No.75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土地流转收益分享制度改革研究

    徐美银;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使用权让渡、所有制改变和用途改变三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不同的流转收益来源。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制度主要存在三方面弊端,一是农村土地交易市场不完善;二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入市;三是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程序不合理、分配结果不公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流转收益分享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市场,让市场在分配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逐步减少政府管制程度,弱化对分享过程的行政干预,提高农村集体、农户家庭的分享比例;保持分享制度具有动态适应性,能够适应未来制度环境的变化,减少分享偏差。

    2017年04期 v.19;No.75 92-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公共管理

  •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住房保障管理跨部门协同机制研究

    吴宾;徐萌;张春军;

    住房保障管理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多部门参与,但部门间往往沟通不畅,合作不力,造成管理"碎片化",亟需建立住房保障管理跨部门协同机制。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构建住房保障管理跨部门协同机制,可以有效应对"棘手难题",提高住房保障管理水平。构建住房保障管理跨部门协同机制需要进行层级、功能和部门三个维度上的协调与整合,建立起中央与地方间的契约式关系、职能部门间的团队型关系和政府、私人组织、非营利组织间的伙伴型关系。进而通过建立整体性预算和信息系统,实施绩效评估,为住房保障管理跨部门协同机制良性运行提供支撑。

    2017年04期 v.19;No.75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工作介入视角分析

    侯飞;陈英华;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建设运动的新理念、新尝试、新阶段,当前的发展面临如何激发农民的主体性与应对乡村社会问题的困境。由此,本文以社会工作为理论视角,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理论、参与发展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三大视角,并对社会工作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进行了分析。

    2017年04期 v.19;No.75 107-11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从《胶州志》看道光时期胶州方言的音韵特点

    张续龙;

    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的《胶州志》中,"方言"及"方音"两节保存了许多直音、讹音、变音材料。笔者辅之以民国时期山东其它县志中的方言注音语料,分析并总结这些材料所反映170年前胶州的语音特点,并将其与现代北京话、胶东话作比较,以探讨胶州方言一百多年来的语音变化及其原因。

    2017年04期 v.19;No.75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使役与被动共用标记词“给”和“叫”的对比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杨晓明;

    本文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从语义、句式及频率分布对现代汉语口语中的使役与被动共用标记词"给"和"叫"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给"和"叫"在表使役和被动时既有相同点和不同点,而这两个词在表被动时的不同可能源于其在表使役时的差异。(1)"给"和"叫"表使役用法的出现频率都高于其表被动的用法;(2)二者在表使役时,"使令类"使役的出现频率高于"容许类"使役;(3)"给"在表使役时,受事可以省略不出现,而"叫"在表役使时则一定要出现受事;(4)"给"字被动句和"叫"字被动句很多时候都是语境受限的被动句;(5)"给"在表被动时,施事可以省略受事,而"叫"字被动句的施事一定要出现,这可能是因为"给"在表使役时,受事可以省略,而"叫"字使役句不能导致的结果。

    2017年04期 v.19;No.75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文史哲

  • 中国古代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初论

    马洪根;

    水上交通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使得"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为了更好地利用水上交通资源,古人不仅设有专职的水上交通管理机构,而且从航道管理、船舶管理、从业人员管理、水上通行管理及灾后救助等方面入手,在规避各种自然风险和人为灾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当今水上交通的安全管理,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7年04期 v.19;No.75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三不朽”看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

    赵丽;姜文荣;

    "三不朽"是解读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一把钥匙。本文从"立功"、"立言"、"立德"三个方面阐述了司马迁超越自我、实现不朽人生价值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到司马迁对传统"三不朽"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2017年04期 v.19;No.75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党群关系面临的民主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

    田凯华;

    党群关系事关政党兴衰成败、生死存亡。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的经验表明,健全民主制度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环节。当前,中国共产党在密切党群关系的民主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制度建设尚不健全,影响现有制度发挥作用;部分群众政治冷漠,阻碍民主制度发展;部分党员干部腐败严重,侵蚀民主制度肌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健全民主制度的基本对策包括: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发展民主协商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制度。

    2017年04期 v.19;No.75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后发优势”视野下的中国式自主创新

    刘培伟;宋明爽;

    基于"后发优势/劣势"的争论,通过对中国自主创新政策文本的分析,证明中国更倾向于"后发优势"理论。虽然国家近年来将"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在国家重视的尖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对各创新主体的内生激励不足,致使其效果打了折扣。因此,亟待反思"后发优势"理论,重视"制度"对自主创新战略的基础性作用。

    2017年04期 v.19;No.75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总目录

    <正>~~

    2017年04期 v.19;No.75 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撰稿须知

    <正>《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创刊,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反映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探索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注山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农业经济、农村观察、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文、史、哲、法学、齐鲁农业、会员园地等。本刊热诚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我刊以下要求:

    2017年04期 v.19;No.75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