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其科;
文革时期农村人民公社粮食分配分为两次分配,初次分配是国家征购、集体扣留、社员口粮三部分的分配,二次分配是社员从集体获得口粮的分配。"文革"期间,滕县农村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国家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征收农民余粮,致使社员口粮分配没能得到相应提高和改善,社员长期处于半温饱状态。国家通过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获取农业剩余支持国家工业化,使农民失去了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降低了农民自我抵御风险的能力。
2016年03期 v.18;No.70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石强;
英国圈地运动逐步瓦解了中世纪以来的敞田制,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分配体制,确立起了近代的土地所有及占有体制。持续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以和缓渐进的方式对农业生产关系、农业经营体制、农业生产规模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圈地运动使英国的农业生产走上了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之路,到十九世纪初期,规模较大的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已成为农牧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不仅满足了国内的粮食需求,也适应了以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化进程的要求,从而为英国在近代世界的率先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6年03期 v.18;No.70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鹏飞;
抗战时期川东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经济结构比较特殊的地区,因其处山区导致其耕地数量有限且细碎化程度严重。另一方面,工具的落后、牲畜的不足、化肥的缺乏和水利设施的荒废严重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产量。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征壮丁"补充兵源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以及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的低下则更进一步制约了川东地区的农业生产,导致了农民农业剩余严重不足,也成为其生活贫困的重要内部原因。
2016年03期 v.18;No.70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停;吴杨;
建立土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空间分解模型,实证检验土地要素公平交换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现阶段政府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不仅包括其应得的自然增值收益,还包括因垄断、外部性等市场失灵因素导致的价格扭曲增值收益;(2)有效控制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变量后,土地市场化水平对缩小城乡差距产生非线性的"U"型影响。研究结论:(1)当前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有效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2)农地市场化并非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充分条件,以土地私有化推进市场化最终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2016年03期 v.18;No.70 24-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小斌;郑学迁;邓彪权;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重点,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安排的核心基础,其制度设计与效率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为检验农地股份制度改革的效果,本文使用江门市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地股份制改革在短期内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增收影响效应,但随着时间推移,政策效果逐渐减退并变得不显著,表明农地股份合作制不具备持续的增收效应。要想持续发挥该项制度对农户的增收效应,需要协调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2016年03期 v.18;No.70 31-3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建梅;李养兵;吴见;
通过利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层面因素构建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TOPSIS模型对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状态进行时间变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004-2013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态势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由不安全状态到临界安全状态,贴近度由0.383到0.605,共分为较不安全(2004年)、不安全(2005-2008年)、较不安全(2009-2012年)和临界安全(2013年)四个发展阶段;驱动力、状态、影响三个子系统贴近度呈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变化,生态安全状态由不安全到临界安全,呈现总体逐渐上升趋势;响应子系统贴近度由0.212到0.880,变化幅度较大,由不安全状态到比较安全状态不断升高,压力子系统生态安全状态则由比较安全到不安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建议今后政府工作中应当加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解决耕地占用等矛盾问题,提升土地生态安全水平。
2016年03期 v.18;No.70 36-41+4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珊珊;肖谢;
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限制甚至禁止,而中央政策倡导对宅基地流转进行探索和试点,法律的滞后性与政策的前瞻性存在冲突,在实务中呈现出了左右为难的境地。实务中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缴税问题需要有指导性意见,可以将村集体与农民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淡化关于权属问题的探讨,将宅基地体现出来的集体权利与房屋体现出来的个人权利相融合,在对外关系上呈现出一体化,内部则按照相应比例进行税费承担和利益分享的划分,以此缓和政策先行与法律滞后的尴尬,推动实务向前发展,此可成为探索完善农村制度体系建设的一种思考路径。
2016年03期 v.18;No.70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焦花;王倩;毕红霞;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研究对于保障其养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数据,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系统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较好,但同时存在着群体性差异,经济状况满意度、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敬老院意愿、村委会关心度、性别、老人家庭收入、新农合医疗报销满意度对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
2016年03期 v.18;No.70 47-54+63+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胡敬娟;韩明静;
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长效增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民"共享发展"、"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对"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农民收入增长状况的深入分析,结合具体的个案调研情况,真实的展示了"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农民增收的现实状况,并从收入结构的视角对山东省农民在收入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障碍性因素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应牢固树立立足农村、发展农业、保障农民增收的理念,通过"农业内部增收机制、非农外部增收机制、国家配套政策保障机制"这三大机制间的有机耦合构建起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以保障新常态下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添能加油。
2016年03期 v.18;No.70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孙帅乐;
本文基于安徽省内16个地市的1010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居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外出务工状况、对相关政策认知与参与状况对于集中居住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身体状况非常好、收入来源于土地承包费、平均月工资在4-5千元、加入商业保险、微观政治参与意愿对集中居住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身体状况较差、希望养老方式是储蓄和商业保险养老、收入来源于种植和养殖业、宏观政治参与度对集中居住意愿有显著负面影响。
2016年03期 v.18;No.70 64-68+8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牛浩;陈盛伟;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保险创新工具,对提高农业保险业务水平、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概述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早期研究,系统总结关于气象指数保险的理论研究与产品设计研究成果发现:理论层面的研究已经成熟,在优劣势比较、可行性分析、支付意愿与水平衡量层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统一的结论共识;产品设计层面研究的思路已基本形成,但在关键设计环节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难题,主要体现在研究数据与区域范围的选取需适宜、气象产量分离的模型方法需优化、气象指数关系构建标准需提高三个层面。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的下一步发展需要从数据质量程度、区域范围选取、产品差异化设计、产品设计科学性四个方面着重改进。
2016年03期 v.18;No.70 69-74+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孔愫愫;胡继连;
本文依据GB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国家标准,对山东省棉花质量公检指标中的颜色级、轧工质量、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等主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鲁棉整体质量很差、中等级的棉花占多数、马克隆值分布偏差过大、扎工质量下降的结论。从自然条件、生产环节、市场监管、产业政策等四个方面研究影响山东省棉花质量的因素,进而提出了推行棉花政策性保险、推广棉花轻简化生产、实行质量等级价格制度、政府增加棉花补贴种类等提升棉花质量的对策。
2016年03期 v.18;No.70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倩;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其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标志着乡村居民在经济状况、政治权利、文化生活、心理适应等层面上向城市居民的蜕变。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受到一系列因素的掣肘:公共服务制度设计缺陷、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双重匮缺。因此,主观上要求流动群体自我提升以适应新型市民身份,客观上要求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长效机制。
2016年03期 v.18;No.70 80-8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骆乐;史建民;周莹;
本文针对当前学术界讨论的农业生产规模、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经营与销售模式等热点问题,通过对山东省东平县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四家农业经营主体的典型调研;研究分析了现行的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控制范围,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投资的运行要点,合作社+农户合作的生产经营模式,电子商务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销售方式等方面问题;并根据山东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农业人力资源交流市场、健全农民技术短期培训制度、创建农民参与经营激励机制及建立工商资本投资配套基金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2016年03期 v.18;No.70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姚兴安;聂志平;高春月;安菲;
空巢农户是当今社会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是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主体。其对循环农业既敬又畏,既将其视作高技术的新型农业生产样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正统模式,又忧心其经营模高投入高风险性。本文从空巢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特征入手,在细致分析了他们在生产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后,提出了如下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加强建设,倡导理念;强化培训,提高素质;由简到难,逐步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这些举措以期促进空巢农户循环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带动现代化绿色农业的发展。
2016年03期 v.18;No.70 93-9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肖冬华;
梳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水文化发展的脉络为我们厘清中国古代水生态哲学观的历史嬗变提供了广阔背景与全新视角。中华水文化从畏水文化到利水文化再到乐水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昭示着中国古代水生态哲学观由客体中心主义到主体中心主义再到主客合一生态哲学观的转向与升华。以主客合一、物我不二为特征的乐水文化表征着中国古代水生态哲学的最高智慧,对于破解当下由主客二分思维模式造成的严重生态危机,有着发人深省的启迪。
2016年03期 v.18;No.70 110-11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詹秋萍;王勇;
《史记》中"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观念很大程度上是当时南方社会现实的反映。然而,唐宋以来对于南方环境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赞美之词,江南的卑湿似乎已经不再那么令人感到恐惧,将卑湿与生死直接联系的观念更是趋于消弭。这一转变是南方环境变迁、医疗水平进步与南方话语权增强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6年03期 v.18;No.70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婷;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的研究是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的最新态势。该视角下的二语习得研究重点关注二语发展动态系统的非线性、各要素的相互关联性,以及个体与群体变异性等动态特征。本文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方面归纳国内外动态系统路径的二语习得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2016年03期 v.18;No.70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肖秋生;费美娟;于洋;刘敏;
在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对于创业教育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的创业意识、参与创业实践情况、对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选择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有导向性地构建创业教育体系。研究表明,氛围营造、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平台保障、协同机制是创业教育体系的五个重要方面,只有全面均衡,才能保证该体系的完整与长效,提升创业教育的效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创业水平。
2016年03期 v.18;No.70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