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继刚;
文章分析了后"乡土社会"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农村的"空壳化",导致公共品需求主体缺失,农村从"熟人社会"走向"半熟人社会"难以解决公共品供给的搭便车问题,乡村的异质化使得公共品供给组织成本加大等供给难题。同时,对现行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主体中村干部、混混、社会精英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会精英+宗族"、"国家+村干部"、"农户+农户"等可能的社区公共品供给模式。
2016年01期 v.18;No.68 9-1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袁建华;高露;
基于农户满意度和需求度进行农村公共服务优先序研究文献繁多,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与述评,指出其缺陷与不足,并尝试预测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可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部分学者研究视野局限于满意度和需求度两者中的一个维度,运用不同方法进行优先序的研究。为了弥补以上研究的缺陷和不足,也有些学者遵循"需求为主,满意为辅"的原则,将满意度和需求度两个维度的调查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得出更具参考性的结论。同时,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确定农村公共服务概念及分类;多种方法结合分析;预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优先序未来发展变化。
2016年01期 v.18;No.68 15-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聂玉霞;纪新青;
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乡镇政府在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元调处机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地位。但乡镇政府主导参与的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多元调处机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探寻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根本原因,深入研究其体制、机制的不足,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调处机制,对提高乡镇政府应急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实现村民自治及建设小城镇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6年01期 v.18;No.68 21-2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郭虹;康维波;张红云;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自身发展和公平发展,保障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发展权,是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当前,山东城乡一体化发展各地差距依然较大,要基本实现中央提出的2020年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必须用系统科学的视角,在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统一管理、环境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全力推进,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断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努力建立统一的城乡市场,才能推动山东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
2016年01期 v.18;No.68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褚慧蕾;宋明爽;
"镇改街道"既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集过程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社会现象。撤销乡镇改设街道办事处的过程涉及征地、拆迁、体制变革等多个方面,正是多重矛盾的易发阶段,也是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易发阶段。文章立足于"镇改街道"过程,基于C县和H区共计5个街道办事处的调研,将群体性突发事件爆发的原因归为农民利益受损、街道办工作方式不当以及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三个方面,并结合"善治"理论的思考提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防范对策。
2016年01期 v.18;No.68 31-34+4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颖;姜东晖;李怡珂;
随着我国自愿减排的压力增大,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完善和发展成为越来越紧迫的任务。由于森林碳汇项目已经得到较多的开发,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的碳汇项目的潜力巨大。本文从博弈理论的角度对粮食作物碳汇产品的交易机制进行研究,主要运用一级密封价格拍卖理论,探讨构建不完全信息竞价博弈模型,发现参与投标的企业数量越多,企业的风险偏好系数越大,卖方的期望收益越高的结论。通过分析,发现粮食作物碳汇产品的拍卖机制可以很好地配置环保资金,促进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同时,引入粮食作物碳汇产品的期货交易机制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规避价格风险,促使碳交易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
2016年01期 v.18;No.68 35-38+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明月;薛兴利;
依据2000-2013年中国花生种植成本收益的统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从花生单位面积产值、成本、收益三个方面对花生成本收益的变化进行分析,梳理了花生种植成本与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表明,中国花生单位面积成本收益逐渐步入"高投入、高产出、低利润"阶段,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及物质与服务费用上升是花生种植成本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花生产值增加量大于成本增加量是其收益增加的关键。主产省花生种植成本收益差异较大,种植优势整体减弱并在其内部发生转移。据此,提出提高花生产值、抑制成本过快上升、增加种植收益、优化种植规划等措施。
2016年01期 v.18;No.68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吴宾;孙晓杰;
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对住房空置和保障性住房分别进行了研究,随着十二五期间保障房的"井喷式"供给,对保障性住房空置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表现为:从保障性住房空置的原因看,强调保障性住房制度层面的缺失和保障性住房缺乏建设前期调研以及选址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保障性住房空置的解决对策看,主要从完善立法和制度层面规范保障性住房,同时注重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和布局。未来的研究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要制定科学的保障性住房空置率统计计算方法,借鉴商品房空置率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经验对保障性住房空置的原因和对策展开深入研究。
2016年01期 v.18;No.68 63-6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杨永淼;宋丽丽;赵伟;
本文选择2000-2013年山东省17个市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各市县际间的初始财力差异、转移支付后的财力差异以及转移支付均等化的效果系数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市县际间的初始财力差距有扩大的倾向,而转移支付后的财力差异出现缩小的情况,甚至缩小的幅度越来越大,表明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起到了一定的均衡地区间财力的作用。最后对缩小各市县际间财力差异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2016年01期 v.18;No.68 69-7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璐;
本文选取杭州市为研究对象,从公民参与的角度,以2000年以来杭州市的制度创新为背景,全面考察杭州市政府绩效综合考评的发展历程、考评对象、考评体系、典型做法及其成效,探讨公民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运作过程以及效度,从中抽象出杭州公民参与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的具体模式和经验。
2016年01期 v.18;No.68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鹿方圆;
本文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势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C-D生产函数的人才贡献率测度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型克服了单纯的C-D生产函数计算要素贡献率的缺陷,特别是在C-D生产函数中引入势效系数后,能更有效地对投入要素的效能展开分析。本文根据改进的测算方法,对山东省泰安市2000-2011年间物质资本存量、人才资本以及人力资本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计算出泰安市基础人力资本、人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从而为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2016年01期 v.18;No.68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友田;林美卿;
教师要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全面了解课程设置方案、吃准吃透中央精神和教学大纲、准确把握课程的性质是前提;增强岗位自觉和岗位自信、切实认识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光荣感是基础;围绕教学任务,优化知识结构,全面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是根本;坚持"三个贴近",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互动,生动形象地讲授课程内容,及时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关键。
2016年01期 v.18;No.68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波;周新辉;赵丽;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历史感,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用情感来感染学生,以理性来启导学生;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16年01期 v.18;No.68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婷婷;刘世超;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呈现出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立体化、教学风格个性化、教学力量多元化等特点,"互联网+"时代的慕课教学模式更是引人瞩目,这些教学改革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如何重新定位慕课时代的师生关系,如何完善奖惩机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6年01期 v.18;No.68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