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农史与农业文化研究

  • 泰山祖珍禅师的茶禅思想

    阚文文;

    泰山茶文化自唐代就有记载,北方茶文化即肇始于此。以道教占主导信仰的泰山地区,亦蕴含着丰富深厚的茶禅文化资源。清初泰山名刹普照寺的住持祖珍禅师为泰山茶禅文化的承续与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祖珍既是禅宗名派临济宗的著名僧人,在清初文学史上也颇有地位,著有《石堂文集》。他"援儒入佛"的思想为"茶禅一味"的诗文创作与实践提供了深刻系统的思想基础,而他为数众多的茶诗不但集中反映其茶禅思想,也代表了其诗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2014年02期 v.16;No.61 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山东酱历史起源研究

    于林;陈义伦;吴澎;李洪涛;

    历史上"醢"、"酱"的最初出现,有其自身的历史逻辑和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研究"醢"、"酱"的历史起源,必须通过史籍和考古资料考察探明下列历史条件因素:制作"醢"、"酱"必需的盛器、盐、动植物产品原料、大豆、小麦、"制曲"和发酵技术等,这些因素既是"醢"、"酱"开始出现的客观条件,也是历史证据。考察表明,山东地区特别是临淄是我国酱及酱油的起源地之一,是重要源头,历史悠久,醢、酱出现应有8000多年的历史,"以豆合面而为之"的酱及酱油出现应有4000多年的历史,酱油形成独立的生产工艺应有2100年的历史。贾思勰《齐民要术》是山东以及临淄地区酱文化历史文化丰厚的重要标志。

    2014年02期 v.16;No.61 6-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苹果传播与栽培沿革初探

    丁燕燕;沈广斌;

    中国苹果原产新疆,至迟在秦汉之际东传至陇西等地,在汉武帝时传入关中并向东、向南传播,历经多个时期两千多年的栽培,在明清时达到顶峰,清末近代又逐渐走向衰落。中国苹果的传播大体遵循了由西北向东、向南的路径,具有由上至下、先城市后周边、多波次、多策源传播的特点,其栽培以个体栽培为主,分布范围因人的活动而定,与栽培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2014年02期 v.16;No.61 10-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资源与区域经济

  • 我国农用土地资源保护及保护性利用的补偿机制研究

    方金;王俊杰;林琳;

    对农业、农民的正负补偿不足,难以形成其对农地资源的有效保护激励是农地资源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有效的农地资源保护及保护性利用的补偿机制,界定清楚补偿主客体,确定合理补偿标准,建立稳定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形成农地资源保护的有效激励是当前农地资源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国家宏观补偿、区域间中观补偿和市场微观补偿三个层次对我国农地资源保护及保护性利用的补偿机制进行了设计,界定了各种补偿模式的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补偿的具体实施。

    2014年02期 v.16;No.61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水权配置的协商治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郭子坤;

    水权配置制度是水权制度的关键,对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有重要意义。水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兼有公权私权双重性质,对水权的配置要以公平与效率为价值目标。目前我国水权不明晰,水权配置制度不完善,立法缺失,实践停滞。区域水权配置方面水量分配方案尚未完善制定且实施效果不理想;用水户初始水权分配方面取水许可制度法律约束不严格,政府部门角色不清晰;水权转让方面制度建设滞后,调整力度薄弱。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考查了约束水权配置的三个主要因素——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国家安全,并指出三方因素的密切关系:社会经济为躯干,作为中心因素,是水权配置的主要指针与源动力;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两翼,为水权配置提供有力支撑,三者三位一体,缺少任何一方都会使配置工作失去正确航向。接着,从社会经济驱动,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安全本位三个方面探讨了水权配置制度的发展路径。

    2014年02期 v.16;No.61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收入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黄明凤;王姗姗;

    以西北丝绸之路上重要城市所辐射的西北五省为研究实验组,考察1995-2012年西北丝绸之路复兴计划所带来的旅游收入对经济时间效应差异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陕西的经济密度和旅游带动的经济效应都领先于其他西北地区;2007年是整个西北地区的突变点,西北地区在西北丝绸之路计划实施之后,各地区对政策的响应时间并不一致;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除了旅游收入之外,政策倾斜的力度不容忽视。

    2014年02期 v.16;No.61 32-3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泰尔指数的山东省区域差异多指标测度研究

    王明杰;宋明爽;韩勇;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以山东半岛、省会城市群、鲁南经济带为研究分区,应用泰尔指数分析法,以人均GDP、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工业生产总值为指标,对1990—2012年间山东省区域差异进行多指标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均GDP与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差异变化平缓且差异较小;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差异呈阶段性发展,前期差异明显大于后期;人均工业生产总值差异起伏明显且差异较大。同时,山东省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各不相同,山东半岛各项指标的差异程度除人均工业生产总值较大外,其余3项指标的差异程度较小;省会城市群四项指标的差异程度较大;鲁南经济带各项指标差异程度变化不大,是区域差异最为均衡地区。

    2014年02期 v.16;No.61 37-4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环境管理对企业价值影响研究——来自宝钢股份的实证

    朱田;杨美丽;

    本文以钢铁行业里的领先者宝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选取其2003年—201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运用回归模型对环境管理指标与企业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文中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包括财务价值(ROA)、市场价值(Tobin Q)、研发创新活动(R&D)。结果表明,环境管理有助于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快技术创新,对市场价值指标有正向影响,虽然当年的环境管理绩效对当年的财务绩效有负影响,但对未来一年的财务绩效有提升作用。

    2014年02期 v.16;No.61 44-50+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农民问题

  • 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境的制度分析与能动对策

    葛天博;

    伴随失地农民总量的不断增大,解决再就业刻不容缓。然而,目前仍然是以加强再就业培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增加征地补偿、建立司法诉讼救济渠道为主要路径,忽略了产生失地农民的制度诱因。制度设计粗疏,执法依据不足,司法救济制度性缺失导致征地的无序,从而使得失地农民数量持续上升,最终陷入并加剧再就业困境。通过制定特别法、科学配置土地管理权,允许司法介入是从源头减少失地农民总量,从而破解失地农民再就业困境的不二选择。

    2014年02期 v.16;No.61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论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对新型农民培养的要求

    陈琪;柳建闽;

    新型农民合组织作为一种制度上的创新产物,在发展过程中仍需要不断的完善。本文在分析新型农民存在着内源性人才流失、外源性人才缺失等问题的同时,提出我国政府要不断加大关注政策引导、培养和开发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领头人、加快农村信息工作建设等建议。

    2014年02期 v.16;No.6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入世后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张秀芳;胡继连;

    入世后,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总产量波动增长,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区域集中度较高;进口波动增长,出口急剧萎缩,贸易逆差严重,自给率下降;进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贸易方式单一。针对中国棉花进出口贸易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棉花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政策及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014年02期 v.16;No.61 62-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韩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郑燕;张吉国;

    近年来,中韩两国贸易发展表现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额逐年增加、中国在韩国的贸易地位提高、双方贸易依赖度仍比较高、产业优势互补性较强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贸易失衡现象严重、中国产品非价格竞争力较低、韩国产品竞争力下降、两国竞争日益激烈、贸易摩擦增加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解决两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积极构建自由贸易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建立贸易监测预警机制、完善贸易合作协调机制等对策,以促进中韩贸易的发展。

    2014年02期 v.16;No.61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7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农村观察

  • 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状况调查研究——基于山东省111个市县区问卷调查

    袁建华;史新蕾;毕力夫;马爱民;

    本文以从事政府审计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山东省的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情况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还不成熟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公众对绩效审计的认识不足,绩效审计法规不健全,绩效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权威性,绩效审计标准和指标体系缺失,绩效审计队伍专业知识单一,绩效审计方法落后等。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农村公共投资项目绩效水平的提高。

    2014年02期 v.16;No.61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瓜果生产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张健如;张吉国;王建新;

    发展瓜果生产对优化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瓜果生产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瓜果生产表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区域化特征明显、产业集中度高,产品结构以西瓜、甜瓜为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优质新品种不断涌现的特点。但是,我国的瓜果生产仍然存在着争地矛盾激烈、技术水平落后、生产与市场脱节、缺乏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应采取提高土地利用率、强化科技投入、加快新品种选育、规范种子市场、发展绿色农业的解决对策。

    2014年02期 v.16;No.61 80-8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国家惠农政策在乡村贯彻落实的运作机制分析——对江西省H镇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考察

    毛丽平;张联社;赵宇;

    在国家惠农政策连续出台、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家惠农政策在乡村贯彻落实的运作机制也发生了改变,在原有的行政科层制基础上出现了目标管理制、项目制等新形式。根据在江西省H镇的调查发现,惠农政策的运作在组织、资金配置、动员和具体执行等环节上都呈现出多元结合的特征,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国家政策的运作应立基于现代行政科层管理体系,同时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此外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具体到新农村建设上,国家可以充分利用乡村本土文化的已有积累,整合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协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2014年02期 v.16;No.61 85-8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区特产与生态林副经济的复兴——以湖北十堰为例

    左攀;

    十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茶叶、木耳、香蕈、生漆、桐油等山货特产和名贵药材。明清时期土特产业的开发和发展不仅为山区百姓带来了货币收入,还带动了十堰交通和商业城镇的发展。近代以来的盲目开发、粗放经营以及对外来资本的过度依赖造成特产的衰落,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如今农村空巢化、市场一体化以及政策扶持三大优势为特产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抓住机遇,立足长远,复兴土特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将为十堰带来经济、文化、生态三重收益。

    2014年02期 v.16;No.61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文·史·哲

  • 从传统文化视角看当代大学文化的古典内涵

    张理峰;姜文荣;侯爱萍;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当代大学文化中可以具有更为丰富的古典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兼济天下"的知识分子情怀,"仁智兼修"的育人理念和"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都可以充实和丰富当代大学文化在精神、育人和学术等方面的内涵。

    2014年02期 v.16;No.61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及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王金宝;张瑞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学主张和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充分体现了人本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他在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体现出的人本思想,对我国现行素质教育有极大的启示。

    2014年02期 v.16;No.61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实践与经验

    肖芳;聂家华;周健;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展开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党为唤起其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围绕着阶级斗争、土地革命两大问题,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活动。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农村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面铺开。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应该以解决不同时代的中心任务为目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制定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和传播方式;必须将维护和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4年02期 v.16;No.61 104-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民间音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王蔚;

    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物质文化生活基础,这就离不开民间音乐,它可以有效协调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因素,并维护新农村发展的安定,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只有将民间音乐有效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农民的各方面素质才能得以切实的提高。本文从民间音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提供特色资源、开辟发展路径三个方面,探讨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2014年02期 v.16;No.61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无法抚平的创伤——解读《赎罪》的创伤书写

    王俊生;

    麦克尤恩的《赎罪》的叙事时间跨度长达64年,叙事背景从英国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转换到二战这一历史大背景,从一件普通的案件出发,探讨了历史背景下的道德与人性、心灵的创伤与救赎。小说刻画了个体对家庭创伤、集体创伤以及战争创伤的反应。主人公在遭受一系列创伤,饱受创伤记忆的折磨之后,幸存者开始与创伤记忆做抗争。在抗争的过程中,创伤幸存者对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评判标准被摧毁,而后又重建。虽然创伤造成的伤痕无法抚平,但个体的人格在修复创伤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014年02期 v.16;No.61 113-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0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国内高校科研团队诚信缺失的形成原因

    戴素芳;

    国内高校科研团队诚信缺失有五个较为典型的形成原因:一是科研精神气质缺失使研究人员摒弃科学信仰,而注重追求能带来利益的科研经费、职称和学历学位;二是科研团队及其成员的物质条件支撑不足,致使他们急功近利;三是科研团队成员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抄袭造假、虚假署名等不端行为;四是社会责任担当精神的缺乏致使科研团队成员回避对真问题的探讨;五是科研训练不严导致研究成果质量不高。

    2014年02期 v.16;No.61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撰稿须知

    <正>《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创刊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反映离校仕会科学研究成果.探索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注山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农业经济、农村观蔡、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文、史、哲,法学齐鲁农业,会员园地等。本刊热诚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敬iii乍者投稿时注意我刊以下要求:

    2014年02期 v.16;No.61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