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文甫;贾婷婷;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社会变迁中出现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由于受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等因素影响,他们在经济保障、生活照料服务、精神赡养等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困境和危机,其养老保障需求具有特殊性和紧迫性。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出发,我们必须适应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特殊需求,建立更加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2013年03期 v.15;No.58 4-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康维波;宋明爽;
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社区化是农村城市化的显著标志。农村社区化发展只有置身于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考虑农村社区积聚功能,切实抓好农村社区发展规划这个关键点,找准设施建设这一切入点,找对社区建设发展中产业这一支撑点,科学解决农村社区建设中土地资金杠杆问题,妥善安置社区建设中的困难户,建立起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村城市化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2013年03期 v.15;No.58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段培新;詹瑞媛;张辅红;
本文改变以往学者研究政策分析采用的思路,以社会问题分类角度为切入点,通过分配型政策视角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首先提出分配型政策的分析框架,根据该分析框架对利益相关者行为进行理论推导,然后通过泰安市禹村镇新农保具体实施情况对新农保政策进行实证分析,以此检验分配型政策分析框架下的理论推导。通过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分析检验其效果。
2013年03期 v.15;No.58 15-1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乐柱;吴颖懿;
文章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广东省1985-2010年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其结果显示:其一,农业生产增加了环境压力,但环境质量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着反作用,即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反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其时滞效应约为3-4年。其二,农业经济增长对不同环境问题会产生不同响应。因此,短期内应加强环境政策的干预力度,但长期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13年03期 v.15;No.58 19-2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周霞;胡继连;
我国是世界第一鲜食苹果生产大国,但出口竞争优势不明显。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提升鲜食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品牌营销就迫在眉睫。本文根据鲜食苹果生产经营的信息特征,针对我国鲜食苹果的实际竞争力,结合品牌作为隐性信息的市场显示信号,分析我国鲜食苹果品牌营销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价值。
2013年03期 v.15;No.58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袁磊;
利用2011年我国农业投入的31省市截面相关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将其转化为双对数形式,采用最小二乘法,利用后退法逐步剔除检验不显著变量,对当年农业总产值与相应农业投入数据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2011年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农药、化肥与农村用电量投入对农业总产值影响显著,农村用电量指标反映了农用机械总动力、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水平,耕地面积对农业总产值影响不大。
2013年03期 v.15;No.58 29-33+3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茜茜;董雪艳;
生猪养殖效益受养殖规模、价格、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统计分析2003-2011年山东省生猪养殖效益的走向,运用相关分析法检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规模养殖具有综合成本优势,散养的主产品产值增长速度慢于规模养殖,生猪和仔猪价格是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并且生猪价格与投入要素价格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因此,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稳定生猪饲养产业链中原材料和产品的价格是发展生猪生产、增加养殖收入的重要保障。
2013年03期 v.15;No.58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夏玉莲;曾福生;
文章基于效应分析原理,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生态效应的基本内涵,即农地流转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结构与技术,从而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冲击。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截面加权的固定效应估计,得出结论:农地流转加重了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但农用塑料薄膜和农用柴油的消耗量减少了;而粮食播种面积占比的提高会增加对化肥、柴油以及农药的使用量,但对塑料薄膜有一定的节约效应。此外,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且生态效应在不同的区域呈现出明显差异性。
2013年03期 v.15;No.58 40-46+58+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王佼佼;胡业翠;黄婧;郑新奇;
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化用地的增加,我国建设用地供需领域出现了许多问题,进而给我国社会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以我国近年期建设用地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建设用地进行了供需关系、土地供应情况、区域供需差异等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建设用地存在着供需严重失衡、建成区面积增长过快、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等众多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与建议。
2013年03期 v.15;No.58 47-5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3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侯慧平;葛颜祥;潘娜;
水源地为维持流域水量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由此形成了水量维持成本,其大小是流域生态补偿的重要参照。水量维持成本包括水源地所投入的维持流域水量的直接成本、水源地节水成本以及机会成本,其中机会成本又包括资金的机会成本损失以及为维持水量所造成一、二、三产业发展权的损失。通过对水量维持成本的核算,提出对水量维持成本从资金、智力和政策等方面进行补偿,以期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
2013年03期 v.15;No.58 54-58+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常生;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民既是抗日的基础,也是生产的主力。为调动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充分利用民力,晋西北根据地民主政府,贯彻执行减租减息政策,排除了农民所受的超经济剥削,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利。此外,各级政府给农民以资金和粮食的直接援助,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发动变工互助,克服人力畜力的不足;针对农民思想上散漫与懒惰的特性,重视培养英雄模范,教育改造懒汉懒婆。晋西北根据地民主政府实施的这一系列政策,有效地利用了乡村劳动力资源,推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2013年03期 v.15;No.58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侯爱萍;苏百义;张理峰;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对中国农村的影响既广泛又深刻。本文梳理五伦之一的朋友关系的道德要素和伦理观念,分析社会转型期朋友关系的嬗变与拓展,总结农民朋友关系带有互惠性、亲疏性、拓展性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功利性和目的性越来越突出的负面特点。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农民的行为方式、思想变化,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
2013年03期 v.15;No.58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彭云;成双凤;
自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的重要理论资源,邓小平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一直颇受学界关注。通过对三十多年来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著作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重视角对国内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了立体式的系统梳理:一是对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内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总体趋势图,动态地呈现出学界在不同时期内的研究趋势和热度,并对造成该态势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初步探究;二是从国内学界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五个主要方面对业已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归纳、评析;三是指出目前理论研究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并对今后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三点建议。
2013年03期 v.15;No.58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玉军;
人文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2013年03期 v.15;No.58 98-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吕秀兰;王书君;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进程之中。文化对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民族复兴需要文化的支撑。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文化发展的状况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文化具有为民族复兴汇聚力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筑主流文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举措。
2013年03期 v.15;No.58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欣;
中国共产党进入城市以后,城市社会发生的变化是一个值得加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诸多的学者从政权、经济、文化、城市规划诸多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解读,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梳理,以期待此问题的更深入研究。
2013年03期 v.15;No.58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健;周新辉;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解决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这一矛盾的行动指南,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取向。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解读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2013年03期 v.15;No.58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