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力祥;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巅峰时期。唐宋时期的茶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之精神层面:即茶文化能有效调节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茶文化能养人之心、抑人之情、怡人性情;茶文化还有效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人际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茶文化的终极价值指向为和,茶文化是人间真善美和合之美的最高体现。
2013年02期 v.15;No.57 1-4+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苑朋欣;
清末新政时期,山东传统农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农业管理机构、农会组织、农业学堂、农事试验场、农业公司等一批新式农务组织机构的建立上。这是当时山东农业生产面临日益严重的困境和危机的情况下,由清政府推动、山东各级官吏及乡村士绅组织倡导等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农务组织机构的建立为山东传统农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标志着山东农业近代化的起步。
2013年02期 v.15;No.57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昕升;丁晓蕾;王思明;
南瓜原产美洲,与我国本土蔬菜作物相比引种时间不长,到今天也就五百多年的历史。南瓜和其他美洲作物一样,多渠道进入我国,加之其品种、形态的多样,造成了南瓜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南瓜名称丰富多彩又纷繁芜杂的局面既构成了中国佳蔬名称文化,又造成了读者乃至科技工作者的理解混乱。因此有必要从南瓜不同名称的读音、形义等角度出发,结合训诂、考据、民俗等研究方法,对南瓜的不同名称进行考释,理清其命名原由等问题。
2013年02期 v.15;No.5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叶保华;张妍妍;郑方强;刘玉升;孙金荣;康维波;
在广泛查阅昆虫学图书和中国古代医药典籍的过程中,发现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中Meloidae(拉丁学名)一科的中文名称存在"芫菁"和"芫青"二者混淆使用的现象。对此本文总结了Meloidae科中文名称的现代命名状况,追溯其在古代医典中的出处,并引据古今汉语言类工具书,分析相关的字形音义,辨明其名称并非"芫菁科",应为"芫青科",读音为"yuánqīngkē"。同时提出以"芫蜻科"(读音为"yuánqīngkē")命名的建议。
2013年02期 v.15;No.57 17-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石宝;宋泽;袁奎明;
筛选确定了全省3000个贫困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贫困状况调查分析。分析表明,山东农村贫困状况综合表现为"四低一差",即农民收入低、农业综合效益低、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低、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民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差。为此,提出了5项对策建议。
2013年02期 v.15;No.5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玉玺;刘光俊;袁凤歧;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发展各个方面,农民意愿的满足与新农村建设路线在现实中的契合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山东省17地市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软环境满意度和硬环境满意度的主成分,建立Logit回归模型,探究山东省农民对新农村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直接与农民生活相关的因素对新农村建设的总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村集体组织的功能弱化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
2013年02期 v.15;No.57 24-3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唐环;
深入地剖析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为开展农村社区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农村社区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和载体,是巩固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基础的保证,是强化新型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有效创举,是缓解土地压力(耕地及城市建设用地)的有力举措,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
2013年02期 v.15;No.57 31-3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明月;陆迁;
本文以河南省宝丰县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选择秸秆还田意愿受到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预期收益、对焚烧秸秆危害的认知程度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性别、学历、家庭收入结构、家庭种植规模、农户秸秆还田的预期收益、政府对秸秆还田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政府对焚烧秸秆的处罚力度是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意愿的主要因素。
2013年02期 v.15;No.57 34-3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尚进云;薛兴利;李升;张延东;
为了解新农保的试点运行质量,促进新农保制度的规范发展,本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了新农保运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采用多目标决策理想解(TOPSIS)方法,对山东省某市新农保运行质量进行了综合排序,发现该市整体运行良好,但是存在地区差异。通过综合评价发现试点中存在宣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提高政策设计的科学性等五项政策建议。
2013年02期 v.15;No.57 39-44+60+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兰录平;
运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对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粮食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的实施,影响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粮食的播种面积和粮食的总产量,影响到农民总收入和粮食安全。最后,从优化政策设计、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完善政策配套措施三方面提出了优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建议。
2013年02期 v.15;No.57 45-4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 ] - 张凤娟;史建民;
运用相关贸易指数对入世10年来中国家禽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对世界进口需求变动的调整能力进行测算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入世10年来,中国家禽出口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多样化水平和均匀程度在2006年后逐步提高,结构优化趋势明显;但中国家禽出口份额较大的市场并没有集中于世界进口需求份额较大的市场上,对世界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的出口反应较慢,中国家禽出口市场对世界进口需求的调整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要提高中国家禽出口市场与世界进口市场的匹配性水平,必须以世界家禽进口大国和新兴潜力市场为目标,加强市场开发和市场定位。
2013年02期 v.15;No.57 50-5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杨丹丹;杨学成;张勤;
本文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对滕州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做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发现滕州市马铃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优良种薯的保障、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各主体间的利益分配等。因而,应该通过加强种薯的管理与供应,探索建立马铃薯生产保险体系,建立稳定的马铃薯产业利益分配机制等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3年02期 v.15;No.57 57-60+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涛;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发展,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日益凸显。其原因既在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也在于农村社会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文化和传统的婚嫁习俗。因此,要切实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就需要从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传统文化习俗的改造等方面进行。
2013年02期 v.15;No.57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聂良鹏;宁堂原;陈传军;王芳;李增嘉;郭利伟;赵华桐;
本文在分析了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土地流转促进了粮食规模化生产,促进了大型机械化的运用,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促进了田间管理方式的科学化,促进了机械化收获,提高了生产劳动效率,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粮食单产的提高。但粮食种植效益低,缺乏监管,粮地"非粮化"倾向严重,粮地总面积大幅下降,导致粮食总产降低,威胁粮食安全。同时明确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少、粮食商品化率低、土地流转价格纠纷、土地流转不规范等突出问题。最后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2013年02期 v.15;No.57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张淑敏;张宝雷;
基于多时点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研究了小清河流域1984-2010年以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并借助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估算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流域耕地和建设用地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近26年来耕地一直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损失幅度为25%。耕地、水域和林地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最大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而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调节是生态系统价值构成中最主要的系统服务功能单项。
2013年02期 v.15;No.57 71-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一蕾;吴静;温亚利;
本文选取福建省邵武市为案例点,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式座谈等方式对南方集体林区林农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利益者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森林经营主以后,如何通过合作组织这一形式解决林地分散经营带来的林业抵抗风险能力降低、林业经营成本增加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合作组织发展的动力、自身运营能力、法律支撑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根据研究发现的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今后南方集体林区进一步推进林农合作组织的发展,从而促进集体林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3年02期 v.15;No.57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杜晓霞;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无不彰显出他们对生态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包含着深刻的生态自然观思想。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前形势、基本涵义,进而推论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启示。本文亮点之处在于挖掘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分析当今人类与林业自然的相处之道。
2013年02期 v.15;No.57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富昌;葛颜祥;李伟长;
水源地生态补偿实现的过程,实际上是水源地与下游围绕保护及补偿问题的一个博弈过程。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对流域生态补偿各利益相关体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无政府干预的条件下,补偿主体最终难以达成补偿协议;在政府的干预下,通过干预因子的合理选择,补偿主体最终能够形成水源地保护、下游补偿的混合纳什均衡。借助这一分析结果,为生态补偿制度顺利实施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3年02期 v.15;No.57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杨永淼;崔红;
本文利用进化博弈的双种群博弈理论,研究了中国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单位管理层的博弈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博弈双方演化的方向受双方的策略行为产生的收益和发生的成本的影响,包括被审单位管理层违规的增量收益,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贿赂金额以及违规合谋造假查出后承担的损失,会计师事务所规范审计的未来净收益,会计师事务所不规范审计成本的节约和查出后承担的损失等因素的影响。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博弈环境,提高审计独立性,加大不规范审计师的惩罚力度,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建设有利于预防被审单位管理层的违规行为、减少会计师事务所的不规范审计行为和降低审计市场合谋行为的实现。
2013年02期 v.15;No.57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郑芳泉;张吉国;杨杰;石晓霞;
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FDI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在分析山东省吸收FDI和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FDI对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研究表明:FDI作为投资,促进了资本形成,直接促进了山东省经济增长。而且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间接影响着山东省经济增长。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与FDI之间构成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山东省实际利用FDI每增长1%,就会带动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37%。要继续扩大利用FDI的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2013年02期 v.15;No.57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霍达;
债务重组作为企业无法清偿或者没有经济实力清偿到期债务的一种方式,具有减少社会财富的流失,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正确选择债务重组方式是企业实施债务重组事项最为重要的问题。企业在选择债务重组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债务重组方式的利弊,并结合双方内外环境,自身的实际情况,偿还债务的成本费用和实现经济利益等因素,正确选择双方认可的重组方式进行债务清偿。
2013年02期 v.15;No.57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1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