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农民问题

  • 农民工与上海城市亲和力建设

    侯艳兴;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遗憾的是不少城市在发展的同时,却逐渐丧失了作为城市重要功能之一的亲和力。农民工无疑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支生力军。本文以上海市农民工为例,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之上,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去分析上海市农民工的生活状况。然后通过农民工的生命体验去管窥城市亲和力,进而发现城市亲和力的不足之处,最终提出若干对策。因此,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会提升城市亲和力。

    2012年01期 v.14;No.52 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现实问题分析——基于青岛市和全国的调查比较

    王付欣;蔡勤禹;

    新生代农民工已日渐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融入城市社会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青岛市的调查数据与全国的比较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会的进程中存在:经济生活上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工作环境不容乐观,社会福利难以保障;社会生活上生活方式趋向城市,社会交往遭遇排斥,身份认同陷入困境;婚姻感情上婚姻恋爱问题重重,留守子女后顾之忧,子女教育亟待解决。

    2012年01期 v.14;No.52 5-1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农民自组织:涵义、缘起、类型、障碍及其发展路径

    李文杰;何炜;

    农民自组织是农民在自发性和自愿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更好地增进农民自身合法权益的群众性组织。深入了解农民自组织的涵义、缘起、类型、发展障碍及其路径等,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2年01期 v.14;No.52 1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民权利缺失与制度保障研究

    苏玉娥;

    农民权利的有效保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农民在政治参与权、土地财产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方面的保障不足。农民权利缺位的根源在于歧视性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宪法和法律保护的缺位、农民法定的维权组织缺乏以及农民维权意识与能力不强。为了真正保障农民权利,政府需要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强化对农民权利的法律保护,建立农民的维权组织,培育农民的权利意识。

    2012年01期 v.14;No.52 17-2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城郊农民“市民化”及其就业困境分析

    李丹;李杨媛;同春芬;

    在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扩张使大批城郊农民失去了土地而成为"市民",他们能否在失去土地后谋得一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则是其实现"市民化"的关键。然而,面对多样化的就业机会,郊区农民的就业途径却比较单一,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群体性冷漠和"利用惰性"。这种基于"传统主义"的"够用"、"安全第一"的生存理性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最终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政府及社会各界应读懂其生存逻辑,积极帮助、引导其实现自身的"市民化"。

    2012年01期 v.14;No.52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农村观察

  • 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的培育

    杨振姣;罗玲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们不得不承认,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的经济、民主、文化、法制等取得了一些惊人的进步和发展,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文化建设仍相当落后,农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当务之急应该是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本文结合近几年提出的几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从解释新型农民的内涵、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新型农民的培育不相适应等方面入手,来探讨新型农民培育的方法和途径。

    2012年01期 v.14;No.52 26-3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7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农村经纪产业的演进轨迹:基于历史视域的分析

    周霞;

    农村经纪产业是媒介农村商品流通和要素流动的重要桥梁和通道,对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迁,农村经纪产业主体逐渐由以"牙人"为主的单一买卖双方的中介,演化为具有行业自律规范和特征的"牙行",发展到现代逐步具有产业特征的以经纪人、经纪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的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现代流通产业。本文沿着历史演进的脉络,分析了我国农村经纪产业的发展变化轨迹,指明了我国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阶段我国农村经纪产业的主体及其特征。

    2012年01期 v.14;No.52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村镇银行运行与经营模式研究

    赵玉荣;王海波;

    村镇银行的设立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的重大突破,也是农村金融组织模式的一次重要改革。山东省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在寿光、即墨、胶南等地进行村镇银行试点。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分布、资本规模与实力等进行研究,在发现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与政府鼓励设立的初衷有所偏离、选址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区)较多等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村镇银行不同的经营模式。

    2012年01期 v.14;No.52 41-4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乡村关联性及其对村民自治的影响

    刘军艳;

    乡村关系,主要是指乡镇政府与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乡村关系的关联性,将乡村关系分为领导型乡村关系、指导型乡村关系和自治型乡村关系。前二者属于强关联的乡村关系,后者属于弱关联的乡村关系。强关联性和弱关联性的乡村关系又因为村庄治理资源和自治因素的差异而对不同村庄的村民自治具有不同的影响。

    2012年01期 v.14;No.52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应用经济研究

  •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述评

    接玉梅;葛颜祥;李颖;

    流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协调区域利益冲突,促进全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持续、健康地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查阅国内学者有关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围绕流域生态补偿概念、生态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流域生态补偿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12年01期 v.14;No.52 51-57+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环境押金制度在耐用品回收中的应用研究

    韩若冰;胡继连;

    针对废弃耐用消费品难以有序回收、二次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状,本文提出引入环境押金制度,制定合理的返还机制和押金数额,同时分析了环境押金制度在耐用消费品回收应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提高制度有效性的相应对策措施。

    2012年01期 v.14;No.52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理论的泰安市旅游业竞争力解析

    郑军;杨晓杰;

    提高游客让渡价值是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泰安市576份旅游者的调查数据,从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景点、旅游宣传、旅行社服务、城市形象9个层面对游客的让渡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看,泰安市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并未显现,提高游客让渡价值的空间较大。

    2012年01期 v.14;No.52 64-6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公共管理

  • 基于博弈分析的扶贫资金互助社发展路径选择

    高杨;

    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是国家继扶贫贴息贷款之后推广的又一项重要的信贷扶贫项目,自2006年开始在全国试点以来,在发展中逐步变革。扶贫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本身就是一个政府和互助社之间利益的冲突与协调的博弈过程,本文着重分析了二者行为抉择间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确定了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点,在此基础上对扶贫互助资金项目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2012年01期 v.14;No.52 70-73+8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福建省区域资本配置效率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陈月生;

    区域经济发展取决于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受区位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程度与开放水平、资本形成机制等的影响。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源于不同的区位条件所具有的区域资源的聚集效应以及资本配置效率的差异。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分析影响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原因,寻找提高落后地区资本配置能力和效率的途径以及政策措施,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2012年01期 v.14;No.52 74-7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社会服务创新

    万筠;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引入了社会服务创新的要求。社会服务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体现了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社会服务体系,探讨我国社会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2012年01期 v.14;No.52 80-8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文·史·哲

  • 叙事学及其视角下的《柳毅传》形式解构

    陈西平;

    叙事学是当代西方文论的重要一翼,结合中国叙事理论,通过对唐传奇《柳毅传》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分析,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晰地把握叙事文学的结构规律,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叙事结构背后所蕴涵的深层文化意义关系,发现一个民族的思维传统和心理习惯。

    2012年01期 v.14;No.52 86-8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8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谈略

    吕秀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与梦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丰功伟绩,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继续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12年01期 v.14;No.52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学生班级建设问题实证研究

    吴衍涛;李广松;宋伟;许盈;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是高校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学分制的冲击、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个体呈现的新特征、传统班级建设模式的弊端,都对高校班级建设提出新要求。本文拟就高校学生班级的班风、学风、组织、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问题作一实证分析,探索新时期班级建设新途径。

    2012年01期 v.14;No.52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荀子的性恶论及其对当代个人修养的启示

    纪春景;孙金荣;

    荀子思想博大精深,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其最独特之处在于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又绝不讳言人的丑陋。性恶论是荀子全部学说的基础,他从天人相分的角度循序渐进地阐述了人性中存在着自然本能、情与欲,若这些不加以节制化育便会因个人私欲造成社会的混乱,这便是性"恶"之处。荀子的性恶论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服务于他的礼制政治理论。

    2012年01期 v.14;No.52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孟子性善论及其当代价值

    刘树刚;张理峰;

    孟子思想的核心就是性善论,其倡导的性善论有着丰富的内涵以及提出了如何去发挥实践性善论的思路,对于当代个人及社会建设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2年01期 v.14;No.52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网络语言传播政治理论的机制研究

    田歧瑞;

    我国信息化十余年来,我国特色的网络语言已经诞生并具有传播政治理论的潜在能力,这种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客观效果。网络语言传播政治理论的机制是包括网络语言的运用主体、政治理论内容、渠道、对象、效果等几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模式。从机制的角度探讨网络语言与政治理论传播的关系,将网络语言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结合起来,对于政治理论的大众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01期 v.14;No.52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场所感视角下的文化元素在泰安市梳洗河景观构建中的体现

    张帅;李雄;

    场所感是景观设计的灵魂,分析场所感时间性、地域性和异质性等特点,针对泰安市梳洗河南段滨水带状公园的基址条件提出场景再现、要素提炼和延续再建三个设计理念,使梳洗河南段滨水带状公园设计在景观功能设置和文化体现方面得以重点体现和实施。

    2012年01期 v.14;No.52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英诗歌中水和风的自然意象对比

    胡赛龙;

    诗歌被誉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最高体现,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中国诗歌历来受到世界的关注,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象是其标志特征;西方诗歌同样异彩纷呈,形象生动。虽然中西方诗歌的传统和创作背景存在差异,意象理论也是同中有异,但是无论中西,诗歌中的意象都指心与物的融合,是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本文在分析了中西美学和诗学对意象的定义和分类后,选取了中英诗歌中重叠较多的水和风这两个自然意象进行对比,考察相同的自然意象在中英诗歌中的不同呈现和不同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中英两种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进一步的理解。

    2012年01期 v.14;No.52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撰稿须知

    <正>《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创刊,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反映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探索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注山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农业经济、农村观察、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文、史、哲、法学、齐鲁农业、会员园地等。

    2012年01期 v.14;No.52 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