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廷武;
农业装备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先进农业技术得以有效实施和推广的载体。文章利用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首先对当前我国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现状作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农业装备发展的现实障碍,概括为六大不相适应,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2010年04期 v.12;No.47 8-1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传杰;
山东省于1993年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十几年来,山东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辉煌成就,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呈现出由自发过程逐渐向自觉过程转变、由松散型连接型逐渐向紧密型联结转变、由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的经济功能逐渐向全方位的综合功能转变的趋势和特点,标志着山东农业产业化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要从强化组织协调,注重基地建设、发展中介组织、完善配套政策等四个方面重点突破。
2010年04期 v.12;No.4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娟;李明贤;
当前,我国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经济增长方式受到人们的诟病,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低碳经济模式备受推宠,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追溯了文献中技术锁定概念的来源及其本身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低碳农业发展遭遇的技术锁定,并提出了发展我国低碳农业的替代技术策略。
2010年04期 v.12;No.47 17-2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周玉玺;于海生;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10个市60多个自然村的农户选择虫子鸡绿色养殖模式意愿的专题调研,以"农户是否选择虫子鸡绿色养殖型模式"作为衡量农户是否选择绿色养殖模式的指标,利用调查所得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从决策者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生产特征、生产组织与经营特征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三方面涉及的影响因素中,家庭可利用劳动力数量、家庭林地主要使用方式、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以及争议解决方式四个因素对农户选择绿色养殖模式有显著的影响。
2010年04期 v.12;No.47 22-2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秀芳;常昕;赵钰;
消费者是优质蔬菜营销的最终目标指向,其品牌选择行为对优质蔬菜超市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基于消费者品牌选择视角研究优质蔬菜超市化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针对优质蔬菜超市化的优化升级问题,以不确定条件下优质蔬菜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原因为研究对象,探求优质蔬菜超市化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优质蔬菜销售企业提供参考。
2010年04期 v.12;No.4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郭琳;刘永合;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I)在城乡之间的倾斜程度不同,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本文讨论了1981-2007年中国FAI向城镇而非农村的倾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认为投资向城镇的倾斜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如果转向倾斜农村会缩小收入差距,但是存在滞后效应,滞后两年影响最显著。因此应早日加大向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0年04期 v.12;No.47 38-4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燕;马九杰;李圣军;
本文以黑龙江林口县、河北衡水市、山东聊城市、山东宁阳县四个地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借鉴"迁移成本内生"理论与"预期收入"理论,对政府参与下的组织化劳务输出对农民外出就业的影响进行案例研究,分析政府参与的经济合理性、发挥的作用及参与改制等问题。研究表明:只有在特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政府的参与才有经济合理性,才能促进农民外出就业。通过研究还得出:政府的参与是短期性的"阶段"行为,不是无期限的一直参与,发挥的是启动阶段"助推器"作用,而不是长期的"稳压器"作用。
2010年04期 v.12;No.47 45-5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闫永斌;
地方政府、乡镇企业和农民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生态治理主体。他们在生态治理过程中有不同的利益表达:地方政府的自利行为统一于生态治理的公利行为中;乡镇企业的社区责任要求其承担起社区的环境责任;农民则要求实现生存权利和发展利益的统一。但是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这种利益表达出现了异化:地方政府的自利性的膨胀导致其生态治理公利行为的狭隘化;乡镇企业的社区环境责任逐渐淡化;而农民的发展困境则导致了农民对地方生态利益的短视。正是这些利益异化行为导致了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
2010年04期 v.12;No.47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合秀;杜晶;
近代山东人移民东北是各种因素综合发生作用的结果。人地关系紧张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近代山东地区人口迅猛增长,而可耕地面积却日益减少,人多地少,使人地矛盾激化,农民生活贫困,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求生存,迫于各种压力之下的山东人不得不外出寻求生存空间,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成为他们的首选之地。惯于安土重迁的山东人不得不为生计而继续移民东北的旅程。
2010年04期 v.12;No.47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刘行玉;
转型期农村人民调解正面临着地位下降、功能弱化的局面,作为人民调解员的村干部难以很好履行调解职责。当前农村相对滞后的法制环境与法律意识对作为协商性纠纷解决的人民调解产生消极影响:法律权威的缺乏带来社会公平危机;传统习俗仍然是农村社会的基本规范,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社会治安状况不理想,公共安全有待提高。以农村人民调解功能的有效发挥为目标,转型期法治建设的关键在于:通过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公共安全,最终树立法律权威,为人民调解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2010年04期 v.12;No.47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丁建川;
《醒世姻缘传》是用山东方言写就的清初白话小说之一,其中有大量的"把"字句和"将"字句,它们是处置式的主要类别。从两种句子数量悬殊的现象来看,清初时期,"把"字句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法句式,在白话小说中有很强的生命力,而"将"字句书面语意味较浓,因此其处置用法逐渐被"把"字句替代,从书面语中日渐退却。对《醒世姻缘传》这两种句式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问世年代稍晚的《红楼梦》中处置句的研究提供参照和借鉴。
2010年04期 v.12;No.47 76-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苏百义;孙彦泉;踪明;
本文通过对山东农业大学百年发展历史的梳理,彰显了大学精神的本体论意境: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和务实致用的科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人文精神的浓缩;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大学精神对于人们的生命、实践和精神的价值。
2010年04期 v.12;No.47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侯爱萍;林美卿;
农村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中国农村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发展进程,揭示出传统农村工业化发展面临的突出制约问题,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与信息为重点,以县域经济工业化为突破点,以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中国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0年04期 v.12;No.47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先强;
自从1982年吴德铎发表《我国研究、评介徐光启概述》一文后,国内农业、军事、天文历法、数学、宗教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对徐光启思想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学术界主要围绕徐光启农业思想、军事思想、天文历法思想、数学思想、宗教思想的内容、成效、途径、方法及其它问题展开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通过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了解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动态,同时也有助于发现问题,推进对徐光启思想的进一步研究。
2010年04期 v.12;No.47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孔维贵;
在澳大利亚淘金热时期,华人遭受了严重的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本文分析了华工到澳大利亚淘金的国内外的"推拉力";回顾了贯穿整个淘金热时期暴力排华事件和各殖民地的排华法案,阐释了其背后的深刻的原因,剖析了华工的抗争及排华运动的影响。
2010年04期 v.12;No.47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镔;谢鸿昆;
由于时代和思维的限制,不少人把剩余价值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范畴,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剩余价值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因此剩余价值范畴是超越具体社会经济形态的,在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剩余价值也仍然是存在的,但有其特殊性,承认这一事实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4期 v.12;No.47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