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巍;
农村发展需要并已到迫在眉睫的深化改革阶段,而农民不聚集就不会有进一步发展,就不出效益、不富裕,中国就永远是穷国!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鼓励高效农业及提升农村二、三产业等倡导后,发现各类政策的作用仅是昙花一现。目前许多行业产能都"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不要再去救市或刺激什么增长,而是要实质性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这既是消化相对过剩的当务之急,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战略大出路。必须"政策规划倡导、商业性运作、并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建设新农村,如此任何行业产能都将不过剩,且因主动逆城市化使城乡真正实现协调发展。
2010年02期 v.12;No.45 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慎丽华;王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于2005年提出的用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而旅游以其强大的关联带动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切入点。阐述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以及农民在依靠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期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渠道有所参考。
2010年02期 v.12;No.45 8-1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董继刚;
长期以来,贷款难、担保难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构建农村信用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合作机制,向"三农"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是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其次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特点,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创新性金融服务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0年02期 v.12;No.45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巩村磊;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不仅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致力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建设与协调发展,把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文化权利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构建与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于促进农村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2期 v.12;No.45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李强;薛兴利;
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分别从5个层面18个因素对农户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各个层面因素对农户参保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最强者是政府职能作用,其中资金供给职能作用则是政府职能层面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0年02期 v.12;No.45 21-2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马晓丽;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国外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或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本文旨在研究这些国家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的建设情况,探讨他们的成功经验以及对相关工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10年02期 v.12;No.45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张世花;吴春宝;
农村集市是透视中国社会的一个理想窗口,对组织农村政治、经济等社会空间网扩展起着最基本、最关键的作用。本文整理了我国农村集市研究的一批成果。作者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了当前农村集市研究现状及其特点,并做出了相应的评述。
2010年02期 v.12;No.45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8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宿胜;史建民;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投入产出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全部来源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纯收益的中央投资和地方投资,无自筹资金,项目资金运行状况良好;土地整理可以大大增加农用地面积、耕地面积和基本农田面积,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条件,农业产出显著增加,经济效益显著。
2010年02期 v.12;No.45 35-39+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建国;
耕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征地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危害粮食安全及生态安全。其主要原因有立法上的农地发展权的缺失和征地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及执法上的行政执法的不严等。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予以解决。
2010年02期 v.12;No.45 40-4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春孟;
分析相关现行法规范,必须从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中梳理出其规范内容,并对其立法旨趣与理论基础予以探寻和明晰。检讨相关现行法规范,发现在立法模式、规范设计的可操作性、规范设计的开放性三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立法价值取向,整理出克服上述局限的基本思路为:放开流转方式的种类限制,同时设置各种流转方式适用的前提条件与程序性要求。因循此基本思路,可以提出改进相关现行法规范设计的具体方案。
2010年02期 v.12;No.45 45-4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卿秋艳;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然而,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业已呈现出来——耕地抛荒。笔者以湖南郴州市龙海镇龙海村耕地抛荒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归纳和总结了耕地抛荒现象及其原因,同时,就解决农村耕地抛荒问题提出笔者的一些建议,希望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耕地抛荒现象的重视。
2010年02期 v.12;No.45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臧小芳;
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农村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稀缺性,使我国的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形势十分严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地力破坏作了大量分析,指出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城乡对立导致的新陈代谢断裂、不合理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农民劳动素质等方面,并指出资本主义地力衰竭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应该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着重从建立城乡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变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素质以及改革不合理的政策体制等四个方面入手。
2010年02期 v.12;No.45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方金;曹雪峰;季学林;
基于伦理视野构建农产品生产与交易战略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农业协会或技术服务等中介机构与农户组成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的竞争能力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农产品生产与交易的目的、特点、组织方式以及应对国际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要求。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应以信誉战略、产品战略、生产战略、组织战略、竞争战略、营销战略为框架构建其伦理视野下的生产与交易战略体系。
2010年02期 v.12;No.45 68-74+7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韦嘉燕;乐永兴;
本文通过对直接援引宪法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的必要性和宪法保护方式进行探析,以期使农民工劳动权受侵害的现状得以改善。
2010年02期 v.12;No.45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昕;郭蕊;柴洪亮;
当前气候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美国、法国在全球贸易中对碳关税政策的态度,引起了全球普遍的关注和争议。本文考察了碳关税产生的背景和实质,分析了碳关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中国应对碳关税的若干对策。
2010年02期 v.12;No.45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黄靖;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二元制",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必然趋势,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缺陷日益暴露。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不仅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成为政府和社会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中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要促进非政府组织对农村医疗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建立多主体供给体系;理顺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承接部分农村管理职能;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2010年02期 v.12;No.45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嵇景涛;刘洪仁;李勇;刘永峰;
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围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的规划内容,从高校宏观上必须遵循的发展基本要求,外围上积极争取的办学资源,以及微观上自主办学的发展空间等三个方面,较为详尽的阐述了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促进事业科学发展的理性选择,对高校当前面临的主要热点和难点问题作出分析,对《规划纲要》的贯彻学习和高校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年02期 v.12;No.45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富文;
建国初期,山东省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党和人民政府积极应对,领导灾区群众开展了生产救灾。生产救灾包括生产自救、社会互济、国家救济、以工代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山东省的生产救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这些成功经验对于当今的防灾救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010年02期 v.12;No.45 91-96+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孙金荣;
王维前期以禅入诗,直用佛教术语,意在借禅说事、借禅说理、借禅静心、借禅养心,诗意相对质而实。后期诗识心见性,悟得禅修真谛,以禅理了悟自然与人生,在自然与人生中诠释禅学义理。亦官亦隐、随缘任运,凡心与佛性均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达到自然、社会、人生与禅理的交融,完成了艺术化的审美与人生追求。
2010年02期 v.12;No.45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西平;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而且又是多民族聚居地,汉回满蒙朝等民族杂居,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因此,山东节日民俗既呈现出多样性,又有独特性,其中许多民俗是以树木或它的变相物作为载体传达人们对节日的理解,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2010年02期 v.12;No.45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书君;冯哲;
谶纬是汉代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谶纬在汉代的广为流行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兴起有关。谶纬后被统治者有意识的加以利用,其影响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汉代谶纬治国的特点在泰山封禅中得到明显的印证。
2010年02期 v.12;No.45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魏冰;束景丹;黄国龙;李庶鸿;
对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内容和分类以及重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就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重要体育课程资源的配置现状提出了对策。
2010年02期 v.12;No.45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郭晓庆;
一个国家、民族之所以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它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些基本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养料和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成分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益,特别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持人的内心平衡和精神平衡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不移地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并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
2010年02期 v.12;No.45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