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土地经济与管理

  •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三权分离”论驳析——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保留(土地)承包权、转移土地经营权(土地使用权)”观点为例

    丁关良;阮韦波;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是学术界研究农村土地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一个热点。目前,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农村集体土地(农地)产权结构被分解为三种权利,其一是(土地)所有权;其二是(土地)承包权;其三是(土地)经营权(使用权)。即"三权分离"论。本文主要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结果农户"保留(土地)承包权、转移土地经营权(土地使用权)"来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该观点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地承包权与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性质不是同一层次的范畴,且不能并列使用;(2)土地经营权其权利内涵无法界定,不是法定的民事权利;(3)土地使用权其权利内涵不固定、无法界定;(4)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个完整的民事权利,无法"分解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或(土地)使用权";(5)流进方取得权利的名称中不存在(土地)经营权。同时,结合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内涵客观界定的基础上,论证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三权分离"论是不科学的。

    2009年04期 v.11;No.43 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3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9 ] |[阅读次数:1 ]
  • 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赵俊锐;李刚;曲奘帜;

    土地开发整理作为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目前,开发整理有土地开发整理后备资源有限、土地开发整理难度逐渐增大等限制因素,存在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资金、没有根据后备资源地域性特点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忽视生态效益、开发大于整理、重数量轻质量、补充耕地总体质量不高等问题。土地开发整理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为此,需要从提高认识、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构建土地开发整理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体系、与小流域治理、农田改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结合、正确把握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坚持服务"三农"等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2009年04期 v.11;No.43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村观察

  • 试论建国以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历史经验

    李斌;

    建国以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历史经验主要有: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特殊重要性;第二,农业是根本,要始终抓得很紧;第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2009年04期 v.11;No.43 14-17+2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公共物品投资优先序研究:一项来自山东省的实证

    袁建华;赵伟;邢文龙;

    随着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农村公共物品必然在现有供给水平基础上投资迅速增加。然而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巨大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缺口双重压力下,正确确定公共物品的投资优先序愈显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走访农民,从农村基层视角,实证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农民满意度,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当前及今后投资优先序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公共物品总体上供给不足,但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也仍然存在结构性不足;农民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依然偏低,尤其对于农村"软件"公共物品的满意度普遍较低。为更好更快提高当前农村公共物品满意度,政府要在文化娱乐、农业信息服务、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等农村"软件"公共物品方面适当加大投资。

    2009年04期 v.11;No.43 18-2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农村财务信息化发展的调查研究

    赵伟;邢志良;

    本文以山东省农村财务信息化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对农村财务信息化和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村财务信息化发展状况良好,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农村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和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包括:财务信息化发展缺乏宏观管理、财务软件在农村地区缺乏维护服务、财务软件的功能还不够完善、农村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令人担心、农村财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还不够普及。总之,我国农村财务信息化情况有喜有忧,建立新的财务管理规范体系,促进农村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任重而道远。

    2009年04期 v.11;No.43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皖北麦场变迁中文化与权威的解构——基于安徽省岳东村与于店村的调查

    陈明;

    传统上,皖北麦场是皖北夏收与秋收的集散地,是农村燃料的集中地。它在皖北农村的生产生活与交往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岳东村与于店村中麦场变迁的调查与分析,认为皖北农村的麦场是一种文化与权威的"社会训练场",它的变迁背后所隐藏的是农村传统文化与权威的式微。然而,这种式微又具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2009年04期 v.11;No.43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日本农业农村整备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

    王瑷玲;齐藤雪彦;高明秀;

    日本政府通过实施农业农村整备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环境改善,实现了农业农村综合振兴发展。目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学习、借鉴日本农业农村整备的成功做法,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相关法律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参与,完善新农村建设内容,增强农村灾害防治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研究建立新农村建设评价制度,对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2009年04期 v.11;No.43 34-39+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安徽省农村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宋吉杰;马晓丽;

    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对影响安徽省农村体育旅游发展因素加以分析得出:(1)需求旺盛,但旅游产品间发展不均衡;(2)社会物质资本积累程度较低,很难满足旅游产业的发展,资源丰富,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根据结论提出安徽省农村体育旅游的发展建议,为安徽省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2009年04期 v.11;No.43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方案设计

    周延;李廷海;

    农业保险需政府财力的强力支持,这已为多年的农业保险实践所证实。但是,山东省是农业大省,政府财力有限,农民收入水平较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究竟如何补,才能最大限度放大补贴资金效应?本研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根据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对财政补贴资金进行测算,探寻财政补贴对农民、保险公司及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设计了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方案,并对其运作思路提出了对策建议。

    2009年04期 v.11;No.43 43-4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虚拟水视角下的山东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研究

    姜东晖;胡继连;靳雪;

    本文利用灌溉定额、农产品"虚拟水"含量等指标,将农产品分成了"低耗水高效益农产品"、"高耗水高效益农产品"、"低耗水低效益农产品"和"高耗水低效益农产品"四类,结合山东省缺水实际,建议优先发展低耗水高效益农产品、适当发展低耗水低效益农产品、谨慎发展高耗水高效益农产品、控制发展高耗水低效益农产品,借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用水效益。

    2009年04期 v.11;No.43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对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彭宇文;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湖南农业产业化已经初具规模,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制度的约束,主要是土地制度约束、金融制度约束及农产品流通制度约束,论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2009年04期 v.11;No.43 55-5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德州市生态畜牧业集群实践考察

    郑军;杨晓杰;

    通过对德州市畜牧业的实地考察,认为德州市畜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生态集群化特征,其基本架构可概括为:(1)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2)规划与建设生产基地;(3)以畜牧合作组织为代表的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形成与发展;(4)政府职能的发挥。

    2009年04期 v.11;No.43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天气指数保险国内外研究综述

    于宁宁;陈盛伟;

    天气指数保险是以指数为基础的风险转移产品,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以来,因其具有降低道德风险、抑制逆向选择,管理成本低、易实施再保险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在发展中国家得以试点与应用。国外针对天气指数保险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关于天气指数保险与传统农业保险孰优孰劣的研究,天气指数保险应用条件与存在问题的研究。国内借鉴了天气指数保险的国际研究成果,介绍了一般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试验做法,并对天气指数保险的优缺点以及我国开展天气指数保险具备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2009年04期 v.11;No.43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2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7 ] |[阅读次数:0 ]
  • 养殖户选择生态养殖模式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以山东省养鸡业为例

    苏川东;侯玥;黄龙;于海生;

    本文总结了山东省家禽养殖业的产业现状与特征,分析了产业特征对禽类产品市场产生的影响,并从农户层面考察了养殖户参与生态养殖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家禽养殖户的认知程度、农业信息传播渠道等因素在养殖户选择生态养殖模式产生时产生重要影响。分析认为,在食品安全关注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家禽养殖业产业转型势在必行,生态养殖模式将会是家禽养殖业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引导养殖户开展生态养殖将会给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2009年04期 v.11;No.43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农业知识产权

  • 植物品种权质量模型分析及其应用

    张彩霞;周衍平;

    植物品种权是农业领域特有的知识产权,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有限性和可转让性等多维属性。不同种类的植物品种权具有不同的内容与产权属性,因而具有不同的产权质量。本文试图运用经济模型定量分析植物品种权权能属性,对植物品种权的产权质量进行科学评价,以提高植物品种权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009年04期 v.11;No.43 76-8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绩效、问题与对策

    张文艳;杜瑞峰;周衍平;

    本文在阐述植物新品种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山东省植物品种权制度实施取得的成效,剖析山东省品种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有效保护植物新品种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品种权保护制度的实施,推动山东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2009年04期 v.11;No.43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植物品种权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王敏;杨今胜;韩新生;史建民;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加强植物品种权保护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阐明了我国植物品种权保护的现状,指出科研单位和大田作物是我国申请和授予品种权的主体,同时分析了品种权保护中存在保护意识薄弱、侵权现象严重、维权困难等问题,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这将为植物品种权保护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009年04期 v.11;No.43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文·史·哲

  • 建国前后毛泽东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初步思考及历史启示

    周新辉;姜文荣;侯爱萍;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从党的历史地位的深刻变化着眼,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为今天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09年04期 v.11;No.43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跨文化环境中的广告翻译目的论

    温雅琴;

    广告翻译面临的不单是语言转化问题,还涉及到各国诸多的文化差异问题。从语言角度讲,译者应首先注重广告英语的特点,再从目的论角度出发达成广告译文文本与原广告文本的功能对等。广告翻译成功与否在于能否实现广告的交际目的。目的论原则在广告中的灵活运用,有助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增强广告的功效。本文先从广告译文语言上的特点着手,然后从中西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以目的论为原则研究广告语言的翻译问题。

    2009年04期 v.11;No.43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生命历程中的山东树木民俗及其文化内涵

    陈西平;孙金荣;杨棣;李成武;李华;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文化渊源深厚,民间俗信丰富多彩,树文化民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广泛留存于人的生老病死等整个生命历程中,既体现了人们对树木极强生命力和生殖力的崇拜,也深刻反映了广大民众祈求子孙繁衍、平安健康、富贵吉祥的美好愿望。

    2009年04期 v.11;No.43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会话含意的语境解读

    庄淑霞;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始终处于轮番表达信息、解读信息的意义建构的交互系统。交际情境不同导致会话含意不同。交际语境是会话含意推演的基础。本文认为有效的交际是以激活认知语境为基础、以寻求语义关联为媒介、以探明交际意图为参照,以准确推演会话含意为目标的动态过程。

    2009年04期 v.11;No.43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喧哗与骚动》“对位式”结构浅析

    牛晓莉;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虚构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中最佳的作品,"对位式"结构的应用给读者提供了三维视角,全景展示了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衰败背景下复杂的社会现状。

    2009年04期 v.11;No.43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述环境弱势群体——农民的环境权益保护

    曾彩琳;

    农村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农民在身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弱势群体的同时,也成为了环境弱势群体。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农民成为环境弱势群体的原因,同时,指出针对现状必须加强农民环境权益的保护,这不仅是维护环境公平和正义的要求,也是保护生态安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最后笔者就如何保障农民的环境权益提出建议。

    2009年04期 v.11;No.43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和批判

    隗兵;谢鸿昆;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他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将黑格尔的"伦理关系"转换为"社会物质关系",摒弃了他的神秘主义,并且将黑格尔对"社会关系"的认识深化为"经济关系",从社会关系的本质(经济关系)上说明了社会关系;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上,马克思从现实的历史运动出发,认为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并且决定政治国家,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决定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

    2009年04期 v.11;No.43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撰稿须知

    <正>《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创刊,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反映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探索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注山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农业经济、农村观察、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文、史、哲、法学、齐鲁农业、会员园地等。

    2009年04期 v.11;No.43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