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专稿

  • 改革开放30年来征地制度变迁、评价及展望

    徐珍源;孔祥智;蔡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形式日新月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农村的征地政策也进行着相应的变迁,并且有其相应的政策变迁背景。本文分析了中国征地政策变化的背景及路径,并对不同时期政策变迁的效果进行了相应的评价。旨在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征地政策变迁和内部机理进行分析,以理清其演变的基本脉络和规律,进而分析出中国征地政策未来变革的基本取向。

    2009年03期 v.11;No.42 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农村观察

  • 农村公共投资影响因素和绩效评价:一个研究综述

    赵伟;赵玉荣;

    农村公共投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在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农村公共投资的数量和规模、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政策效果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对这些研究进展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农村公共投资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理清思路。

    2009年03期 v.11;No.42 6-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原因浅析

    宫雨虹;

    本文从汇丰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进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事例出发,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原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我国为发展经济和"三农"建设而出台的优惠政策;以及外资银行相对中资银行具有的竞争优势是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原因。

    2009年03期 v.11;No.42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融资问题研究——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的分析

    刘光俊;林枢昊;朱璇;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政府应该为像农村公路这样的公共产品买单,又由于农村公路受益的地域性,地方政府应负担起农村公路的主要建设任务。公共财政的核心是财政分权,而中国式分权的核心内涵是经济分权同垂直的政治管理体制紧密结合,其中财权不断上移,事权逐级下放,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有限。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通过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监督,保证农村公路供给,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2009年03期 v.11;No.42 14-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整体视域中的农民工职业培训系统研究

    叶继红;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系统整体论出发尝试构建统领各要素的农民工培训系统,探讨培训系统的主体构成、动力特征和运行机制,分析系统的功能障碍并提出了功能优化的相应措施。

    2009年03期 v.11;No.42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农业经济

  • 潍坊烤烟生产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孟庆宏;杜传印;李更新;高传军;石屹;周建;

    潍坊是我国著名的烤烟产区之一,随着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前几年的种烟面积呈现下滑趋势。创新生产发展模式,保持烤烟生产的持续发展成为潍坊烟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潍坊烤烟生产规模经营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指出,规模经营是潍坊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2009年03期 v.11;No.42 24-27+3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水果出口结构及依赖性研究

    张复宏;付伟胜;王瑶;

    文章首先从水果出口结构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山东省水果出口的品种规模结构、市场结构、期间结构。在水果出口市场比较集中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降低出口风险,需要考察水果产品出口与主要进口市场之间的依赖关系,以明确国际市场上的可靠需求者。文章通过计算山东对各出口市场的依赖系数,采用横向对比的方式,试图量化这种可能的潜在风险,作为山东水果出口贸易规避风险分析的一种参考。

    2009年03期 v.11;No.42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养猪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的合作关系分析——基于对376家养猪场户的问卷调查

    李娟;孙世民;韩文成;

    依据376家养猪场户的调查问卷,实证分析了优质猪肉供应链中养猪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表明:养猪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合作的目的在于追求及时稳定的高收入,双方在生猪质量定级与价格确定、信息服务、疫病防疫、投入品供应、争议解决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7成以上的养猪场户对合作效果表示满意并愿意继续合作;合作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平等、服务水平低、监管不到位和合同期限短等问题,为此应加强供应链管理理论教育,加强对养猪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培训和扶持,加强猪肉市场监管。

    2009年03期 v.11;No.42 34-3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陶国良;翟文元;郝克嘉;王卫国;鲁法典;

    集体林权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山东省在集体林权改革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本文结合其他省份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分析了山东省在林改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2009年03期 v.11;No.42 39-4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资源经济

  • 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运作研究

    宿洪涛;

    我国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煤炭资源开发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其严重的破坏性,为使煤炭资源开发能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必须建立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为构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需要着力解决"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及"如何补偿"这三个关键问题,并从政策上对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运作做出保障。

    2009年03期 v.11;No.42 43-46+10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耕地非农化数量最优配置研究——基于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张基凯;吴群;黄秀欣;

    耕地非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因而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耕地非农化的关系是直接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山东省各地级市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山东省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区域差异,并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提出了各地级市耕地非农化的最优配置数量。研究结果表明:(1)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来说,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都在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3%,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土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无法低估的;(2)山东省耕地非农化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从总体分布趋势上看,贡献率由鲁东地区向鲁西逐渐递减;(3)根据各地耕地非农化的最佳配置值与现实配置量之间的差异进行耕地非农化适度性分析,发现鲁中地区的适度性最高,而鲁东地区和鲁西地区则分别出现了耕地非农化严重过度和严重滞后现象。

    2009年03期 v.11;No.42 47-5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贸易经济

  • 世界贸易组织纠纷解决程序中的国际贸易纠纷使因解析

    田野青;

    世界贸易组织纠纷解决程序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国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经常面临这样的情景,进口国实施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使中国企业的出口遭受巨大损失。纵观世界贸易组织纠纷解决机制启动以来,由于对于如何制约不合理措施缺乏应有的知识,我们的企业在面临这些措施的时候往往就是放弃争纷,没有能力请求自己的政府参与纠纷解决程序。本文的目的,在于解析发生在世界贸易组织纠纷解决程序中的国际贸易纠纷的使因,区别其与商品销售合同法下的国际贸易纠纷使因,促进中国企业对纠纷解决机制的了解,使他们避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009年03期 v.11;No.42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浅议金融危机下我国出口型企业面临的外部挑战与发展对策

    高杨;

    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口型企业所面临的贸易规模缩小、贸易阻力增大和收汇风险剧增等外部挑战,提出企业应有效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拓宽国际新兴市场、挖掘国内需求潜力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方能在日益恶劣的外部经济大环境中寻找到求生和发展的希望。

    2009年03期 v.11;No.42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农经学会征文

  • 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引导与管理协调的调研报告

    王海堂;刘庆伦;王保杰;丁祥琪;

    对阳谷县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分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阳谷县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引导与管理的意见建议。

    2009年03期 v.11;No.42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红芳;

    1.提高对做好土地流转工作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管理;3.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4.把握好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5.规范和完善土地流转合同;6.优化土地流转环境。

    2009年03期 v.11;No.42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关于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李青;

    分析了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背景和成因以及重要制约因素,提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建议:1.实行分类指导;2.加大辅导培训;3.优化发展环境;4.积极探索创新。

    2009年03期 v.11;No.42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改良措施

    刘国平;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河口三角洲中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开发潜力巨大。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地改良是开发三角洲的重要方面,盐碱土地改良措施分为:水利工程措施,生物种植措施和化学改良措施。

    2009年03期 v.11;No.42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几点认识

    李志利;

    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搞好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1.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引导措施;2.尊重群众意愿,维护农民权益;3.完善流转机制,强化管理服务;4.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5.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009年03期 v.11;No.42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对解决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探讨

    王振宁;张鹏亮;

    分析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1.理顺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2.实行农业区域化管理;3.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加强执法力度;4.建立农业标准化责任制;5.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2009年03期 v.11;No.42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对安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白雪;藏连珍;

    在总结安丘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推广"安丘模式"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严格制定并认真实施有关标准;2.规范技术与操作;3.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4.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2009年03期 v.11;No.42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文·史·哲

  • 太谷学派北宗张积中五赴山东考述

    朱季康;

    本人通过对《太谷学派遗书》等文献的查考,考证了太谷学派北宗张积中在举家定居黄崖山前曾四度北上山东的历史。对张积中在山东的人脉资源有所介绍。本文的考论对探入了解张积中及太谷学派北宗的思想活动乃至黄崖山事件有一定帮助。

    2009年03期 v.11;No.42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富农政策

    王健;

    富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党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如何对待富农的问题上,党走过了一条非常曲折的道路。土地革命时期是党开始集中探索富农问题的初始时期,这一时期党的富农政策经历了中立——反对——联合三个阶段。党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富农政策的制订提供了重要参照。

    2009年03期 v.11;No.42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的对策研究

    赵迎芳;

    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已成为全世界有关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创意城市的重要举措。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文化地产为保障、文化旅游为基础、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化传播为宗旨"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对提升地产品质,拉动地产行业回升,刺激国家经济活力也有着积极意义。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示范基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缺乏统一规划,综合基地功能单一,产业集聚化程度低;各基地之间横向联系和合作不够紧密,存在重复建设现象等。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必须创新政府管理形式;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打造品牌;重视软环境建设;构建完整产业链;重视人才培养,形成产、学、研通力合作机制。

    2009年03期 v.11;No.42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行政组织“非正常利益”的矫正及对策

    康维波;张兴波;纪新青;

    各级各类行政组织是行政执行的基础,科学区分正常的行政成本与"非正常利益"的界限,合理矫正机关部门"非正常利益",不仅是当前反腐之需要,也是确保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只有把这项工作上升到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重视,通过立法规范正常的公务交往活动,建立以信息公开为原则的监督体制,抓住规范财务管理这一根本,才能彻底净化社会风气。

    2009年03期 v.11;No.42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哈贝马斯的社会危机理论探析

    张艳侠;苏百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哈贝马斯的社会危机理论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批判,不仅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类型、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摆脱社会危机的途径,为人类克服当下的困扰走向未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哈贝马斯的改良主义立场与马尔库塞的激进批判立场相比,大大地后退了一步。

    2009年03期 v.11;No.42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从等待走向终局——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与《终局》的比较分析

    李晓;丁立群;

    《等待戈多》是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剧作,而《终局》是他个人最钟爱的一部剧作。两剧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表现出更多的是不同,本文将通过对这两部力作从背景、人物、语言等的比较分析,来阐释《终局》其实是《等待戈多》的继续和发展,贝克特通过越来越晦涩难懂、荒诞不经的剧作深化了主题,暴露无遗地展示了人类越来越悲惨的处境,让读者和观众在感受到巨大震撼力的同时,不得不对自我的生存现状和生存意义进行长久的、认真的思索。

    2009年03期 v.11;No.42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泰安地名文化考

    齐焕美;

    本文主要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对泰安的地名进行分析,考察了泰安"山水"地名、"动植物"地名、"店铺"地名、"姓氏"地名以及"寺观"地名等几种泰安地名类聚体及其与古代历史经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2009年03期 v.11;No.42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一统”思想的缘起、重识与重构

    姜自安;刘友田;

    "大一统"思想的提出有其深厚的历史缘由,在其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本文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分析方法从历史必然性的视角回顾"大一统"思想的缘起,从"大一统"思想的变革与实践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对"大一统"思想的反思与重构等三个方面予以分析、阐释。

    2009年03期 v.11;No.42 107-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简评分析派马克思主义及其三个代表性成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吴加辉;

    分析派马克思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力量,该学派以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目标,代表人物是英国逻辑分析家柯亨(G.A.Cohen),美国经济学家罗默(John E.Roemer)和社会学家赖特(Erik Olin Wright)。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运用逻辑和语言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做了新的阐释和论证,使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成果实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价值观的转变。本文主旨意在对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的由来和一般理论特征做简要介绍,并对分析派马克思主义取得的三个代表性成果予以分析,以为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观点和方法。

    2009年03期 v.11;No.42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