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改革开放30年与农业发展

  •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粮食生产回顾及其政策解析

    葛颜祥;接玉梅;徐光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1978-1998年粮食产量稳步提高期、1999-2003年的快速下滑期以及2004年至今的逐步恢复期三个时期,期间经历大小八次波动。我国粮食生产的每一次波动,背后都有其政策背景。从粮食购销"双轨制"到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再到现在的粮食直补,我国的粮食政策实现了从计划到市场转变,从"暗补"到"明补"的转变,从"少取"到"多予"的转变。在下一步粮食政策的制定上,要在保持政策稳定性的同时,更多地利用市场手段引导粮食生产,同时既要关注粮食安全,又要关注农民增收。

    2008年03期 No.38 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改革30年山东农业发展研究

    李平英;孟晓楠;

    2008年是我国农村改革30周年,山东农业在这30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回顾和总结分析此发展历程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山东农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未来的发展,主要根源是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与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文章最后在现有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下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2008年03期 No.38 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生鲜蔬菜流通体制:历史回顾与趋势判断

    张秀芳;

    生鲜蔬菜流通是我国农产品物流运销体系中最薄弱的部分,因此,研究我国生鲜蔬菜流通体制对增加农民收入和丰富居民菜篮子具有深远意义。通过纵向透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蔬菜流通体制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内在的演变轨迹,为正确定位我国蔬菜流通体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2008年03期 No.38 15-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改革开放30年与农民转移就业

  • 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农民转移就业过程中权益保护分析

    李春华;王敏;

    农民工是我国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另一种称谓,在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农民工劳动权益受侵害情况严重,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阐述农民工劳动权益、社会权益和政治权利等方面受侵害的表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的社会地位与法律地位,并从立法、司法和执法等方面提出了对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的主要措施。

    2008年03期 No.38 18-23+5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研究

    纪新青;

    本文以山东省为基础,以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发展为背景,研究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历史演进,分析其现状及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对众多农业大省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008年03期 No.38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农民转移就业与城市化发展分析

    康维波;宋明爽;

    统筹城乡发展,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民转移就业做支撑,农民转移就业也必须以城市发展为依托。只有以科学的视角,科学探讨农民转移就业与城市化发展的有效对接,才能切实推动山东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使山东的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2008年03期 No.38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农民转移就业的社会影响分析

    陈英华;宋明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大量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不仅使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更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改革的进程。

    2008年03期 No.38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农民转移就业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聂玉霞;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建立一个"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其首要前提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进行多次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一直居于突出位置。在过去30年中,各级政府在山东省农民转移就业中的地位和推动作用日渐上升。但也仍然存在着盲区,本文从山东省的农民转移就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在山东省农民转移就业过程中发挥的职能以及针对职能失范与发挥不足的地方,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2008年03期 No.38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改革开放30年与农村社会发展

  • 农村改革30年山东省农民收入变动分析

    徐杰;陈盛伟;孙婧;

    改革30年来,山东省农民收入总量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山东省农民收入30年的变迁划分为5个阶段,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征,并从农村发展环境、国家政策和产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对农民收入增长或停滞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当前阶段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2008年03期 No.38 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经纪产业演变轨迹研究

    周霞;耿丽;

    通过界定农村经纪产业的概念,从产业的角度,研究改革30年来中国农村经纪产业演变发展的市场运行轨迹和历史发展背景,试图从产业角度,为找出解决中国广大分散的农户与市场对接的管理良策提供基础思路。

    2008年03期 No.38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厉昌习;薛兴利;

    历经10年,山东省农村低保制度在2007年取得突破,制度的成功建立在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在社会救助方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稳定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行政推动、公共财政成为保障资金提供的主体以及在试点基础上的经验的总结、推广和各地结合实际的贯彻落实。但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仍存在问题,突出表现在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方面,因此需要从上述两方面入手,并借鉴城市低保经验逐步完善,最后提出农村低保制度的定位问题。

    2008年03期 No.38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土地经济与管理

  • 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测算方法研究——以山东省临淄区为例

    王冬青;曹健;李刚;

    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测算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复杂工作,其测算结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而选择恰当的测算方法是保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测算结果科学合理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通过对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基本概念、内涵、原则的介绍,确定了测算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然后以山东省临淄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2008年03期 No.38 75-7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文·史·哲

  •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宪政建设之回顾与展望

    史华松;

    改革开放的30年就是中国宪政建设的30年,平稳的动力机制带来了稳步推进的30年宪政建设。文章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宪政建设的动力机制和宪政实践进行论证、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展望,以期引起学术界对中国宪政建设的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

    2008年03期 No.38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周新辉;侯爱萍;

    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30年光辉历程。3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认真回顾和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对于开拓新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3期 No.38 87-9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现代化语境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

    谢忠强;

    发轫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30年来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历史的发展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前和今后中国命运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2008年03期 No.38 91-9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传统和合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徐明娟;耿传刚;

    中华民族的先哲们在古时就提出了传统和合文化,其中一些观点对我们当代和谐社会构建仍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传统和合文化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这与我们和谐社会内涵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从古代和谐思想中发掘一些对当代社会仍具有指导性的闪光之处,对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人际关系进行指导。

    2008年03期 No.38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

    解秋凤;

    毛泽东思想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是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渗透在毛泽东思想之中的是其无处不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因此,科学分析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正确了解、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一把钥匙。

    2008年03期 No.38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编钟的世界

    衣晓莺;李卉;

    编钟是我国古代一种青铜打击乐器,编钟不仅是一种乐器还是古代等级、权力以及宗庙的象征。研究编钟发展史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古代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还给现代音乐人带来许多有益的提示和思考。本文从编钟的考古、应用史以及铸造工艺,论述编钟的发展史以及编钟在我国古典音乐中的地位及影响。

    2008年03期 No.38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文学语言的特殊性与英诗美学特征的实现

    张现荣;李志岭;

    文学语言在很多情况下突破"语言",呈现自身的美学特征。作为高度凝练的文学语言的典型代表,诗歌更加注重追求一种特殊的审美或诗学效果。诗歌的这些美学特征重点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这些语言学层面上。

    2008年03期 No.38 111-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尔库塞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探析

    姜自安;苏百义;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和主要代表人物。本文谨就马尔库塞针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的单向度社会、革命新力量和爱欲解放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想进行探析。

    2008年03期 No.38 115-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