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国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在全球视野内审视和把握中国式发展道路,要正确认识21世纪中国“三农”问题的新发展,要正确认识和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六字方针,必须着眼制度创新,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006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2006年03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焕喜;
文章提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中央要求与各地具体实际相结合,政府部门的积极性与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实现目标与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全面建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抓农民增收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自力更生与社会扶助相结合,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新农村建设与领导干部任期考核要求相结合。
2006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家传;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和金融的有效支持。资金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但现实中农村信贷资金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本文基于对当前各金融机构支农供给现状的分析,探究了农村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不足,就进一步强化农村金融供给功能,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6年03期 10-13+2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孝玲;张妤;杨怀东;
本文首先在回顾粮食安全传统定义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粮食价格的视角重新界定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定义;创新性地提出用粮食价格的端值比和离散系数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进行评估,并根据这两个指标对我国粮食安全程度设立了不同的安全警界,从而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警度进一步进行评估,其评估的结果与现实中出现的粮食安全现象高度一致。
2006年03期 14-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张吉国;张凤娟;李雅贝;
本文采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指标,以意大利、美国和西班牙为参照,考察了中国5大类出口蔬菜9年间(1996-2004年)、15个蔬菜品种3年间(2002-2004年)的国际竞争力变动,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蔬菜总体上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出口优势非常明显。但对两个阶段(1996-2002年、2003-2004年)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蔬菜总体竞争力有下降趋势。除大蒜、姜、干菜豆等蔬菜品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洋葱、胡萝卜、韭葱类等蔬菜品种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外,其他蔬菜品种的竞争力一般或很弱。提升中国蔬菜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就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政府、蔬菜产业合作组织和企业联合作战提高组织化水平,拓展销售渠道,健全营销体系进而提高中国蔬菜的国际市场营销能力。
2006年03期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陆彦;孙俊华;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都市农业的研究之后,从产生背景、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功能等方面比较了中外都市农业发展的不同点,指出国外都市农业的基本发展模式对我国发展都市农业都不适用,我国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借鉴国外持续农业的发展经验,本文认为要实现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都市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化两个方面构建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2006年03期 29-3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强莉;
采用计量研究的方法,利用1980年到2003年山东省GDP与进出口贸易额样本,描绘了二者的运行轨迹和变化趋势,并计算和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本文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并提出了发展山东经济的建议。
2006年03期 34-3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薛兴利;厉昌习;陈磊;申海羡;于建华;
现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差距巨大,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必须进行城乡统筹。统筹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路径是第一阶段实现由相互分割→统分融合的转变。这一阶段应重点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找准城乡融合的突破口,对部分制度实行“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试点。第二阶段应不失时机地把“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社会保障试点逐步扩大到所有地区、项目中,到2025年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基本统一”。
2006年03期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8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0 ] |[阅读次数:0 ] - 吴敬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当前,我国城乡差距拉大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社会发展差距拉大、基础设施和面貌上的差距拉大这三个方面。通过构建协调发展的城乡经济关系、和谐相处的城乡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城乡文化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前提和保障。
2006年03期 45-4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张乐柱;
新农村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撑,而目前资金短缺严重财政农业投入不足、农村信贷供给与需求错位、农户收入水平制约投资规模、农村集体经济和企业的分化重组削弱了投资实力。深层次制约因素有农业投资的低盈利性和服务群体的弱质性、国家长期的二元经济政策、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农村金融体制变迁脱离实际需求等。因此,必须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确保财政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导引多元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加大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并吸引外资投资我国农业。
2006年03期 49-54+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牡丹;周批改;
我国学界对农村文化事业滞后原因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农民的文化消费、农村财政、基层政府、农村文化市场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在我国理论界关于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研究中,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转变、农村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农村文化事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统筹城乡文化事业等方面。
2006年03期 55-6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公维才;
我国乡镇企业职工的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并不能满足乡镇企业职工的需要,因而重新确立乡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障原则,实行养老保险资金筹集主体的多元化,并建立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整机制,并辅之以配套制度改革,是新的乡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必要环节。
2006年03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冬妮;陈鹏;
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两免一补”是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两免一补”是教育公共资源向贫弱群体的倾斜,文章列述了西部农村地区“两免一补”落实情况,进一步分析了“两免一补”落实中存在的资格认定、基层财力匮乏及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并从长远对策及近期对策两个层次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对“两免一补”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及借鉴。
2006年03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颖超;李军;
本文通过对沂蒙山革命老区农村的社会调查,分析阐述了目前老区农民的经济收支情况,依此进而探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6年03期 69-7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方德汕;吴华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题中之议,也是我国社会的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规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是缓和我国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对于农村来说,农民利益表达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影响农村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乃至影响人民政权在农村的合法性。
2006年03期 75-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波;
本文采用灰关联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农村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根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理论,运用Logistic模型,对吉林省未来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预测。
2006年03期 78-8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文靖;
由于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征地纠纷也有愈演愈烈之势。文章从社会学冲突理论的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征地纠纷中的利益之争、信息垄断、组织问题、制度安排和调节机制等问题,并就解决之道提出建议政府角色定位回归,征地制度改革,公民社会建立等。
2006年03期 82-8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8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尚海涛;
在地缘文化和血缘文化的背景下,农村房屋买卖习惯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其买卖契约具有习俗性和流变性,这些特征使农村房屋买卖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规定既有共通性又有出入性。就其买卖过程而言,可以分为达成初步意向、中人间协商、立定契约三个交易步骤。
2006年03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明明;卢群群;
农地发展权是农民集体所有的在土地的利用上进行再发展的权利。当前,在我国的土地征用中,农民集体的农地发展权益被国家无偿占有。对农民集体的农地发展权的剥夺是对农民集体人权的践踏。为保障农民集体的发展权,有必要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农地发展权,并且在土地征用中,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充分保障农民集体的农地发展权。
2006年03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喜广;刘朝晖;
本文在农地流转定义的基础上,运用经济人行为假设、成本—收益等经济理论工具,对农地流转的产生进行剖析,分析当前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6年03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燕;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我国目前经济改革的主旋律,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不论是重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还是企业兼并、租赁和破产都要涉及到企业土地资产的处置,处置土地资产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置改革中国有企业的土地资产,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已成为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重点和难点。临沂市国有企业改革土地资产处置的经验表明,在土地资产处置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处置方式,注重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晰土地产权,加强改制企业土地他项权力的管理和土地资产处置后的土地资产审计与监督,以保证改制企业土地资产处置的科学性、合理性。
2006年03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包心鉴;2006年03期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知宇;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科学地揭示出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必须要确立和执行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必须要始终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共产党员必须要始终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必须要始终贯彻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必须要始终贯彻和执行集体领导。继承、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基本规律的理论,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组织领导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6年03期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谭文华;
简述了归纳法和归纳问题,指出了波普尔反归纳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提出了归纳和演绎具有对称性、证实与证伪具有一致性的观点,并认为,尽管归纳逻辑难以表证,但归纳法始终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真理的基本方法,归纳得出的结论同样需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
2006年03期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9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纪新青;于秀琴;康维波;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有诸多新的举措,从整体上构建了公务员廉政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公务员法》严格公务员的任职条件,奠定公务员廉政的初始基础;建立了科学民主的竞争激励管理模式,为公务员的廉政建设搭建坚实的平台;严把出口关,引入公务员引咎辞职制及离职从业限制,守住公务员廉政的最后一道关口。
2006年03期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武少娟;
中国实证主义社会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引入的是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的思想。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有许多,只有斯宾塞的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斯宾塞的思想符合中国的混乱国情,符合中国有志之士救国的需要。实证主义的引入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并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2006年03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