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明;张娜;王浩;
山东经济在近几十年里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在全国都居于前列,产业结构也开始了逐步优化,但仍存在着不足。第一产业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且农业现代化水平还较低;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比较缓慢。本文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和现状作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建议:提高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融资难问题,从而可以在缩小东西差距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为山东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6年02期 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薰词;
论文指出了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村所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国内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特点和问题,同时提出了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内农业补贴政策安排;论述了政府将制定和运用与WTO规则相适应的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和蓝箱政策;加速农业和农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加收入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2006年02期 7-1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盛伟;史建民;
基于目前不可能建立国家农业保险公司和对相继成立的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的理解,研究区域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意义重大。山东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是:依靠立法保障与省政府推动,农业保险公司独立经营,政策配套与财政支持相结合,农业险与农村其他险互为支持,保障范围与保障地区逐步拓展,大力承保综合责任,灵活经营政策性业务。
2006年02期 12-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张跃华;张宏;
本文分析了农业保险以县或者乡为单位进行“统保”政策存在的背景,深入分析了“统保”政策在解决农业保险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上的作用以及其自身所带来的局限性。并且针对中国目前农业保险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实施“统保”政策的若干建议。
2006年02期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阎虹;韩静轩;
文章从分析山东省主要自然灾害特征入手,探讨了自然灾害对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与价格、山东省农民收入以及山东省农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府投入、风险管理创新等对策,对山东省农业减灾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6年02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夏振洲;孙彦泉;白丽苹;
本文介绍了农业循环经济及其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构造农户点循环和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循环两个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分析了其在解决鹿邑县农业发展存在的两大问题中的作用,最后给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新模式的建议,以改善农村面貌,壮大县域经济。
2006年02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崔巍;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建立科学完整的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因此还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模型,并以此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增长实践,特别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
2006年02期 33-3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泽洪;张庆;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举措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农民组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近年来的农民组织化建设实践中,几种全新的农民组织形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而言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性。相比较而言,已实行多年的体制内的村民自治制度仍存在很大的完善与发展空间,因此,可以考虑从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着手,以村委会的规范发展带动其他体制外农民组织形式的发展,这也是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优选路径。
2006年02期 37-3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周延;姚晓黎;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并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这固然有其深层原因,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明智之举。然而政府责任与义务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建立这一制度的进程,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文章给出了对策建议。
2006年02期 40-44+4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方鸿;曹明华;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和非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的概念后,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西部乡镇农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乡镇农业收入水平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贡献度的大小,进而检验西部乡村生产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农业收入方面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006年02期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谭泓;
三元朱村“绿色革命”的发展很好地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全局观念、促进区域发展”、“重视科技创新、发展产业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促使“绿色革命”蔬菜种植业在三元朱村产生并带动中国亿万农民致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006年02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妮丽;
在目前农村公益产品普遍匮乏的情况下,民间组织以其灵活高效的优势,完全可以成为农村公益产品除政府之外又一新的提供主体。农村巨大的公益需求以及稳固的社会资本成为催生民间组织的社会基础,若能在资金方面多加挖掘,民间组织将在提供公益产品,提高农村整体福利水平,建设和谐农村社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6年02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收费节节攀高,农村每个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到总收入的30%以上,成为农村家庭的最大支出。教育成本畸高,加剧了农民的生活贫困,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城乡和谐发展;影响阶层与阶层和谐相处。国家要建立健全的教育投入体制;教育投入要均衡并力求向农村教育倾斜;尽快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并延长至12年;降低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2006年02期 57-6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宋吉杰;
新疆独特的文化底蕴及民族传统决定了农村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发展优势的分析,并根据新疆农村体育多层次、富有典型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性质,提出新疆农村体育发展的相应对策。
2006年02期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志磊;
目前中国农民的福利政策模式正在由集体福利向市场福利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农民福利政策陷阱。本文从思考如何填补农民福利政策陷阱出发,来研究农民内生权利的保护对填补农民福利政策陷阱的积极作用。
2006年02期 65-6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徐正勇;李珩;王珊珊;
伴着我国改革开放,在城市社会中涌现出了这样一个新的群体—农民工。他们为中国特别是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可是他们在城市生活中与城市居民相比却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说是一种差别对待,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尤为凸显。这一现象的广泛存在无论是对农民工本身,还是对国家、城市社会都将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工与其雇主之间达不到必要的力量平衡。因此,这就需要国家权力的介入,去扭转这一局面,使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农民工与雇主达到一种必要的力量平衡,从而切实有效的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006年02期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刘媛媛;莫中菊;
中国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的现代化。随着农民对现代化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迫切现实要求,只有农民彻底摆脱其传统特征,完成自身的现代人的转化,才能充分发挥其现代化的主体作用,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
2006年02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方金;胡继连;孟晓楠;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重要前提,每一次管理理论的突破,几乎都是基于一种新的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是基于人们的需要的不同的特征,即把人看成是需要人,其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也都是围绕着怎样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进行的。因此,其管理是一种以人的需要为媒介的被动的、间接的管理。那么,在管理过程中,人是否只是需要人,是否只是为了需要的满足而工作呢?本文从这里出发,提出“权利人”假设,通过权利和义务把人和工作连接起来,使得在管理过程中,将间接诱至的管理转换为直接的尊重和满足,要求企业积极承担伦理责任,实施以人为本的伦理管理。
2006年02期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亓宗宝;
本文探讨了法治经济的内涵与特征、法治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指出了我国法治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法治经济的对策建议。
2006年02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蒲海涛;
文章在阐明绩效测评的含义及企业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即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对员工绩效测评的影响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企业在建立员工绩效测评体系时应注意的各方面的因素,指出绩效测评体系的建立对企业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
2006年02期 86-8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亓健生;
在中国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中,格式条款以其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的功能和特点,成为电子商务中网络交易的重要工具和常见的合同订立形式。然而由于格式条款是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常常伴有减轻或免除拟约者己方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或者限制、剥夺对方权利之行为,以及不合理分配合同风险等不公平的内容,因此法律应对其加以规制,使其在发挥经济效率的同时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本文拟从格式条款的基本概念以及网络交易的特点出发,从法律的视角对网络交易格式条款之订入合同、解释以及效力进行探析。
2006年02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江凌;
国学作为国有文化传统的深层部分,早已深入民众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现代生活。本文在梳理以往国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所理解的国学概念及其内涵。同时,论述了新国学的内涵、价值和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等,为其进行现代化的诠释和阐发,注入现代社会所需的公民意识、自由观念、民主思想,寻求其社会价值和启迪意义。最后阐明了怎样以现代的新视角、新方法学习和研究新国学的问题。
2006年02期 95-9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朱其永;刘冠军;
综合理论界关于劳动的各种定义和界说,从哲学认识论层面来看,劳动主要是指作为劳动主体的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在依据客观规律和主体需要而确立的合理目的制约下,按照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利用人自身的劳动力和已掌握的劳动资料对特定劳动客体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改造或服务,从而既创造出具有某种效用性的有形或无形产品又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活动过程;这一活动过程实质上是人、自然和社会之间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转化、变换并发挥效应的过程。劳动的这一规定,内在地包含了劳动的主体、劳动的客体、劳动的中介、劳动的环境、劳动的内控因素和劳动的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相互联系和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劳动的内涵。
2006年02期 100-10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茜华;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民族。日本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或称每个时代,都可以以其吸收外来文化的高潮来作标志。但是日本并没有走向全盘外来化的道路,而是一次次走上飞跃式发展的道路。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并且不止一次地面临着共同的历史命运。应该说,日本的经验对我们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2006年02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杜翠梅;
诺齐克的最小国家是个体权利取向的,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他建立了一个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国家观;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左派的国家观和功利主义的国家观提出了挑战;与社群主义者之间关于国家职能范围的争论对社会主义国家界定国家职能范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乌托邦设想意在肯定多元价值和促使多元社会的产生。
2006年02期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银玲;张宗法;宋秀葵;
生活世界是一个被许多西方哲学家论及的范畴。由于不同的哲学家对生活世界有不同的称谓,对生活世界也存在着积极或消极的迥然不同的价值态度,在将这一概念引入教育领域时,存在着将生活世界概念等同于日常生活的误读。因此本文首先对生活世界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生活世界进行了界定,区分了生活世界的两个层次———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接着作者简单地回顾了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与生活世界存在多方面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教育实体出现后,教育开始扬弃日常生活的感性直观,呈现出与生活世界割裂的趋向。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为现代教育找回生活世界意义的基础,教育变革才有可能成为实质性的变革。
2006年02期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敬;
《洪水》杂志是中期创造社由“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转变的一个重要见证。本文立足于杂志所提供的原始文本考察《洪水》是如何展现了创造社执掌文坛新型话语权力的努力。“五四”落潮后的中国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与1923年的“科玄论战”在社会上建立起的马克思主义舆论基础以及创造社成员自身寻求理性信仰支撑的渴望等因素促使中期创造社进行“话语权”重建。
2006年02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