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 基于熵变模型的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机理与策略研究

    孙世民

    城乡结合部既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又是问题最多、矛盾最突出的地带。为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把城乡结合部作为一个可管理的整体系统,依据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熵变模型,剖析了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的机理、途径与策略。研究表明: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是一个总熵变逐步减少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增加负熵流、减少正熵流,以提高发展能力、增加发展机会、弱化外部威胁。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完善江苏省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探讨

    周应恒,王图展

    本文分析了当前江苏省农产品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指出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必要性。而诸如农产品市场的公共品性质和保证食物供应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政府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最后,文章提出了大力扶持产地批发市场、提高流通中介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粗略构想。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总体评价及改革思路——基于城镇化发达地区的调查与思考

    杨翠迎

    基于对城镇化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供给的考察,认为现行各种制度社会化程度和保障水平差异大、稳定性差、保险关系转移存在严重的制度障碍,难以满足日益分化的农民需要。这种多元化的制度供给是保障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纯农民依然是社会保险保障的盲区。因此,对现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能够适应农村特点、满足不同农民需要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极为迫切。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原则、思路和对策建议。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7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论社区在我国农村民主建设与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周联兵,朱海霞

    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有两项基本政策措施:一是实行村民自治;二是免除农业税。这两项措施会产生两个负面结果:一是宗族势力的抬头;二是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缺失。通过发挥社区在农村民主建设与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能有效抑制宗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负面影响,同时可以提高农民的以责任意识为核心的道德素质,使得农民积极支持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对《物权法(草案)》宅基地使用权条款的修改建议

    靳相木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曾数次起草民法典,由于历史和经济管理模式缺乏制定民法典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原因,未能成功。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物权立法已经成为时代要求。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制度使得中国迟迟没有一部《物权法》。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物权法》的制定和审议,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刊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围绕如何修改完善《物权法(草案)》进行了笔谈。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物权法》应保留典权制度

    李春华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曾数次起草民法典,由于历史和经济管理模式缺乏制定民法典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原因,未能成功。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物权立法已经成为时代要求。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制度使得中国迟迟没有一部《物权法》。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物权法》的制定和审议,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刊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围绕如何修改完善《物权法(草案)》进行了笔谈。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物权法(草案)》公路经营权质押问题的探讨

    曹培忠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曾数次起草民法典,由于历史和经济管理模式缺乏制定民法典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原因,未能成功。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物权立法已经成为时代要求。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制度使得中国迟迟没有一部《物权法》。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物权法》的制定和审议,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刊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围绕如何修改完善《物权法(草案)》进行了笔谈。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无形财产权理论及立法问题

    李帅,张茜

    无形财产权制度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有形财产权,但其发展迅速,内容常常更迭,各国立法者一直在为构建完善的无形资产权体系而不懈地努力着。我国的无形财产权发展也与其他国家类似。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地制定民法典,鉴于无形财产权的性质及其作用,我国在维持现有民法体系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建立一个范围大干知识产权的无形财产权法律制度是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庆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及启示

    纪新青,康维波,赵慧

    本文以宋庆龄的自我表述为标题,评述宋庆龄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与时俱进,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最终成为一名平凡而特殊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心路历程。宋庆龄的人生选择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顺应历史潮流,不断自我革新,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拥有不竭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格局下的中国美学发展浅论

    刘冠君

    全球化给中国荚学研究带来了两方面的挑战:西方消费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入侵。中国美学要应对挑战、实现发展,就应该:重塑中国美学的精英意识;承续古代美学资源,在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实际中发展美学理论;积极参与全球共同的美学发展。全球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中国美学走向世界创立了新的快捷通道。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西方文化在当代文坛上的交汇——张承志与阿城的生命悲剧意识的比较

    王玲玲

    在当代文坛上,文学的悲剧思考已形成思潮。张承志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张扬了一种征服一切,蔑视现实的西方文化精神;而阿城则营造了一个超然与超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意识,在当代文坛上进行了交汇和碰撞。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尊吾师道 传吾文化

    <正>胡继连,男,1963年生,经济学博士,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资源与环境经济、产业组织与管理。代表性论著有:《产业组织制度与中国农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农户经济行为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水权市场与农用水资源配置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黄河水资源的分配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农地制度改革

    蔡继明

    本文指出,严重困扰中国政府和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个根本原因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本文根据本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了现有农地制度的弊端,在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改革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农地私有化改革的学术主张,并分别从农地产权的稳定性、流动性、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及其社会保险功能四个方面,对农地私有化的预期效果做出了初步判断。本文最后回答了本方案可能受到的各种质疑,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8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农民的移动与城镇化和农村小康

    马怀礼

    农民的移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农民向城镇的转移;二是农民在农业内部各业及其各层次之间的流动。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的城镇化和农村小康的实现,必须同时抓好这两个方面。中国的城镇化,从概念上和水平来看,都不能套用国外的一般标准。从党和国家的宗旨来看,我们的城镇化的概念应受幸福、生态、和谐的生活方式的限定;我们的城镇化水平应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相协调。我们认为.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60±5%区间时,即可认为我们已经城镇化了。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近代济南的城市化及其特点(1904—1937)

    聂家华

    在前近代时期,济南与腹地乡村所组成的区域系统是一个高度同构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共同体。1904年之后,与工业化一起启动的城市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伴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第二、第三产业的聚集,以及城市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济南开始缓缓向现代都市演变。因受制于历史前提和时代条件,到1930年代济南城市化仍处于初级阶段。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分析

    刘艺卓,田志宏

    本文计算了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粮食作物结构调整的建议。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影响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博弈模型

    王孝莹,张可成,胡继连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如何提高竞争力是理论界所关心的焦点。找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因素,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基础工作。本文用博弈论的贝特兰德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的质量及品种选择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同时本文就如何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若干政策性的建议。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北朝石刻佛经系统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张晓兵

    在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山东省中西部和南部存在有多处北朝石刻佛经,这些石刻佛经产生的年代前后约二十年。本文从历史、文化、政治、民族、宗教等方面,分析了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影响与超越——郁达夫与卢梭忏悔意识比较

    文斌

    西方人重忏悔,中国人重内省。卢梭的忏悔意识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并以此作为参照物,它对中国文化的代表郁达夫作品的忏悔意识有着深远的影响。郁达夫从卢梭那里借鉴了西方式的历史忏悔,把自我剖析、自我忏悔与历史批判与人的解放结合了起来,从而具备了一种超越性的思想蕴含。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贺建云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我党完成执政历史任务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使社会充满创造活力,实现社会安定有序。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农业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

    <正>农村金融研究所是山东农业大学批准成立的校属科研机构。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家传任所长,张乐柱副教授、董继刚副教授任副所长。其科研人员主要由学院金融系教师和历届农村金融研究方向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本所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在读硕士16人、在读博士9人。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农村税费改革后续问题的思考

    谭啸

    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对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解决“三农”问题,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税费改革后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水库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初探——以山东省莱芜市雪野水库为例

    武华光,姜良全,胡继连

    本文以山东省莱芜市雪野水库灌区为例,指出了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产权不清、灌区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水价偏低、灌区亏损严重,群众参与灌区管理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介绍了雪野水库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情况,借鉴其经验,对我国水库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搞好灌区产权制度改革,开展灌区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灌区农业用水水价制度及其水费征收制度改革,推广以农户参与灌溉管理为主的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泰安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跟踪调查与评价分析

    《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跟踪调查与评价分析》课题组

    本文结合泰安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运行实际,针对泰安市承担的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特点,科学地设置了调查问卷,对泰安市承担的重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了跟踪回访和反馈研究,运用统计分析和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动态评价方法对科技项目运行绩效怍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力求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科技项目投融资机制。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台湾休闲产业的发展——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

    陈美云,何娉

    随着台湾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休闲产业悄然而至,并对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休闲产业在台湾的发展。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休闲产业发展的介绍,进一步探讨中国台湾休闲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对中国台湾休闲产业未来的发展作出展望。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物权法》的中国特色是什么?

    本刊编辑部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曾数次起草民法典,由于历史和经济管理模式缺乏制定民法典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原因,未能成功。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物权立法已经成为时代要求。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制度使得中国迟迟没有一部《物权法》。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物权法》的制定和审议,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刊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围绕如何修改完善《物权法(草案)》进行了笔谈。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物权法(草案)》中所有权制度的几点建议

    王敏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曾数次起草民法典,由于历史和经济管理模式缺乏制定民法典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原因,未能成功。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物权立法已经成为时代要求。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制度使得中国迟迟没有一部《物权法》。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物权法》的制定和审议,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刊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围绕如何修改完善《物权法(草案)》进行了笔谈。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物权法(草案)》有关房地产条款的修改建议

    董文晶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曾数次起草民法典,由于历史和经济管理模式缺乏制定民法典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原因,未能成功。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物权立法已经成为时代要求。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制度使得中国迟迟没有一部《物权法》。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物权法》的制定和审议,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刊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围绕如何修改完善《物权法(草案)》进行了笔谈。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薄弱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钟海,韦林珍

    农业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保证。当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却依然相当薄弱,这其中有历史与现实、客观与主观,以及制度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薄弱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与改善的对策。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农村法治涵义和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研究

    丁关良

    农村厉行法治好于人治。农村法治主要是一种依法管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的治理方略。实现农村法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是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有力保证,是巩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和保障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农业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是尊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民经营自主权和维护其合法财产权益的法律保障,是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障,是保持农村长治久安的有效保证。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完善《物权法(草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改造的几点建议

    付中强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曾数次起草民法典,由于历史和经济管理模式缺乏制定民法典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原因,未能成功。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物权立法已经成为时代要求。但是,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制度使得中国迟迟没有一部《物权法》。2005年7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文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物权法》的制定和审议,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刊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围绕如何修改完善《物权法(草案)》进行了笔谈。

    200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