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Comparison and Inspiration of Legislation on the Soil Pollu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and USA
张百灵;
摘要(Abstract):
中美两国都是将有关土壤保护的内容分散在多部法律中,但美国通过制定法律修正案填补了专门性立法的空白,对"棕色地块"进行了有效治理。由于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存在大量空白,故在立法模式上不宜采取法律修正案的方式,应该进行土壤污染防治专门性立法。在立法技术和立法内容上,美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明确的立法目的、详细的法律内容、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都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KeyWords): 棕色地块;土壤污染立法;立法模式;立法技术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1060102000017)
作者(Authors): 张百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42 U.S.C s/s 9601 et seq.(1980)[G]
- [2]王欢欢,樊海潮.美国“棕色区域”的治理法律介评[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7):18-19.
- [3]罗思东.美国城市的棕色地块及其治理[J].城市问题.2002,(6):64-67.
- [4]汪再祥.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评述[J].法学评论,2008,(3):82-83.
- [5]梁剑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模式考察[J].法学评论,2008,(3):89-90.
- [6]赵小波,林尤刚.美国《超级基金法》免责条款对我国立法的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393-394,396-397.
- [7]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379.
- [8]赵沁娜,杨凯,徐启新.中美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J].土壤,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