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现状、形成机理与目标模式选择The Supply System of Rural Public Goods: Current Situation, Reason and Goal Mode Choice
官永彬
摘要(Abstract):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忽视广大农户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从而引致农村公共产品供求机制的失衡,而要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必须把农民的需求偏好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函数的内生变量,现实最佳的目标模式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村公共产品提出与之相配套的模式,逐步建立起政府、民间组织、私人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多元化供给格局。
关键词(KeyWords): 公共产品;农村公共产品;最优供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官永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华民.公共经济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56-71.
- [2]刘思华.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74-75.
- [3]熊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与模式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2,(7):36-44.
- [4]官永彬.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面临的制度瓶颈[C].制度、技术与农村经济发展.香港:中国数字化出版社,367-368.
- [5]林万龙.家庭承包制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诱致性变迁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1,(4):49-53.
- [6]吴士健,薛兴利,左臣明.试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完善[J].农业经济问题,2002,(7):48-52.
- [7]黄治冲.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0,(6):35-39.
- [8]叶兴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J].经济研究,1997,(6):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