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农业文化与农业史

  • 清末蚕桑公社创办缘由述略

    李长印;

    蚕桑公社是清末士农工商等社会阶层在探索实业救国过程中,为了挽回蚕丝利权而自发组织的利益共同体。国家的制度供给,绅商的投资襄助,桑农蚕户的利益诉求和农桑生徒的知识支撑,是其产生的重要前提。它集产学研为一体,旨在改良桑蚕品种,改进缫丝技术,培育蚕桑人才,发展蚕丝贸易,曾经一度促进了近代中国蚕桑业的复苏与繁荣。探寻蚕桑公社创办的缘由,对于认识清末中国蚕桑丝织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裨益。

    2021年04期 v.23;No.91 1-7+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祯农书》的“法制长生屋”

    丁建川;王弘扬;

    "法制长生屋"出现在元代《王祯农书》后附《杂录》中,为"长生屋"一词在古籍中仅见,据字面可理解为"经久耐用的房屋"。"法制"一词是理解"法制长生屋"的关键。"法制"在《农书》众古本中作繁体"法製"。《汉语大词典》收"法制"词条,未收"法製",但所列诸义项对于理解"法制长生屋"皆有未洽之处。"製"与"制"古代词义与用法皆有不同,"法製"也不同于义为"法令制度"的"法制"。"法製"的这一用法在古代还有不少用例。"法制(製)××"可以理解为"按一定的规格和方法制作的××"。

    2021年04期 v.23;No.91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晚清西方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与传播

    谭清华;

    戊戌变法前后,为了发展中国的近代农业,一些深受西学影响的晚清知识分子,纷纷提出向西方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的主张。这些主张为西方农业科技的引进创造了思想条件。在这些主张的影响下,不断引进西方近代农学知识与机械农具,并建立农事试验场。罗振玉创办的《农学报》以及《农学丛书》《普通百科全书》对近代农学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方近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传播极大丰富了人们的农学知识,改进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更新了人们的农业经营观念,促进了我国近代农业的发展。

    2021年04期 v.23;No.91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农村观察

  • 韧性视角下统筹推进乡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李秀义;邢晓燕;刘云;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央提出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一个系统性和复杂性的问题。如何在乡村基层解决这个问题,在实践上还是探索期,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基于社区韧性理论,论文提出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在该理论框架下并结合对44个村庄的调研,论文分析了对统筹乡村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社区韧性短板,并指出要克服短板,要系统地推动农村社区组织制度韧性建设、经济韧性建设、社会韧性建设、资源环境韧性建设和居民个体韧性建设。

    2021年04期 v.23;No.91 1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29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农村电商发展的减贫增收效应研究——以山东曹县大集镇25个“淘宝村”为例

    宋岩;徐佩;

    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减贫增收实现的多重因素的影响机制。本文以山东曹县大集镇25个"淘宝村"为样本案例,依据文献理论和实地调研访谈,研究其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间的关系,提出适合农村电商发展的针对性路径。研究结论表明:电商培训、人才引进、电商比例、教育水平、龙头企业及销售渠道对农村电商发展都可能产生促进作用,但不存在必然发挥作用的前因条件;依据农村电商发展的四个核心维度(电商培训、人才引进、龙头企业和销售渠道),将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减贫增收路径分为人才主导型、市场主导政府辅助型、政企合作主导型以及市场主导型四种;从因素的不同条件组态出发,为农村电商发展更有效地产生减贫增收效应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2021年04期 v.23;No.91 31-3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29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县域城镇化新动能:生态农业工业化

    马秀峰;倪学志;

    县城域镇发展滞后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瓶颈,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正在实现转型升级,加之县域城镇所处的区位劣势,县域城镇很难再通过发展传统工业实现工业化进而实现产业城镇化。同时,也正是县城域镇处于连接城乡的区位优势决定其需要主要以服务现代化农业来发展城镇化。由于石化农业已难以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生态农业工业化是降低生态农业技术供给成本、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的最佳途径,而按照规模经济的足够市场需求量要求,县域城镇则是开展生态农业工业化的有效区域载体。工业化模式和生态农业在县域城镇的有机结合必将带动县域城镇的产城互动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就近城镇就业、推动农业高效绿色发展,从而从根本上促进城乡融合、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2021年04期 v.23;No.91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村规民约看我国乡村组织振兴发展路径

    崔新群;

    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的起点,乡村振兴是我国发展的源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组织振兴处于高屋建瓴的地位,而村规民约的作用在组织振兴中逐渐凸显。但村规民约建设仍存在认识不足,流于形式,与道德界限模糊,与法律对抗抵触,缺乏惩戒措施等问题。将村规民约等乡村内生秩序纳入法治化道路,对深化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涵,畅通基层治理体系,将村内规范与国家意志进行融合,完善乡村网格化管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年04期 v.23;No.91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EM模型的农户循环农业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河西地区为例

    付滨;冯玉富;窦学诚;余青;

    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农户作为循环农业最主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研究其对循环农业的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对后期制定推广循环农业政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河西地区作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生态屏障,承担着区域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此,本文选择河西地区武威、张掖、酒泉3市12乡镇30个行政村调研,基于469份调查问卷取得的基础数据,构建SEM模型,分析农户循环农业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民受教育程度与参与循环农业的意愿呈正相关;(2)农户家庭信息对其参与循环农业的意愿有负面影响,特别是耕地面积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农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重,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影响最小;(3)政府参与程度对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意愿有正向影响,且在上述因素中影响最大;(4)循环农业潜在的经济效应直接影响农民参与循环农业的意愿。最后,针对影响农民参与循环农业意愿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21年04期 v.23;No.91 54-6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9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有偏技术进步与我国玉米生产格局分化

    邢怀浩;朱满德;

    农业技术进步因区域要素禀赋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变迁路径。采用单要素生产率方法构造技术偏向指数测度我国主要产区玉米技术变迁方向,结果表明:资源禀赋差异构成了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深刻影响玉米生产格局的演变;要素价格变动推动了生产成本结构变化,进而导致要素使用量和投入结构的调整,进一步通过单产水平变动速率的差别塑造出玉米生产格局的动态调整与变迁。为增强科技对玉米生产的有效支撑作用,应完善现有农业科研体系;同时因地制宜推动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机械技术与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及推广铺就道路。

    2021年04期 v.23;No.91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土地问题研究

  • 家庭社会资本会影响农村土地流转么?

    赵翰青;华玉秀;

    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了家庭社会资本对土地流转的影响。采用Tobit和Probit估计方法为此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而且替换衡量指标、改变研究方法和调整研究样本以后结果依然稳定。因此,加强基层治理、保护农村低社会资本家庭以及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等,是避免土地流转中不公平现象的重要方面。

    2021年04期 v.23;No.91 67-75+92+18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段慧敏;谢玲红;崔丙群;张亮;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其中核心区土地规划利用的合理性对园区创新有重大的影响。利用DEA方法中的C~2R模型和BCC模型对我国262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土地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及规模报酬进行了测算,并应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园区核心区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聚集。研究表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而0.057-23.415km~2应该是较为适宜的核心区建设面积。部分省份缺乏对于本省园区的建设与规划的统一布局。同时,园区核心区土地利用的规模效率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中部省域的园区核心土地利用效率均存在"高高"聚集和"低高"聚集的情况,而西部省域园区的核心区土地利用效率均存在"低低"聚集的情况,中西部园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最后,给出了改善核心区土地利用效率和优化其空间格局的对策建议。

    2021年04期 v.23;No.91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乡村治理与振兴

  • 十九大以来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研究综述

    张天浩;

    坚定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牢牢把握乡村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健全乡村振兴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基于文献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以"乡村文化振兴"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围绕该命题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和推进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有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推进该命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研究话语的中国建构、研究视角的多学科性拓展和研究内容的多维深化等。

    2021年04期 v.23;No.91 84-9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6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研究

    杨红香;荆彦婷;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是目前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其正确认识和有效推广对提升居民环境、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政府、村民和社会层面困境基础上,从农村垃圾分类治理较为有效的四种运作模式出发,具体分析每种模式中运作情况,探究不同主体合作下的治理效果,根据相关经验和存在问题,从建立新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培育公共精神、"治用结合"四个方面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2021年04期 v.23;No.91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0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 协商民主视域下村监督委员会的民主功能建构——基于全国性调查的思考

    费君箫;

    基于2018年对全国31个省村务监督委员会的SPSS分析调查,以协商民主视域再认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民主功能价值。发现:受社会经济发展、村庄人口结构、村庄治理水平等因素影响,村务监督委员会出现了履职空间不充分、功能发挥区域差异大、村民民主参与度待提升、履职程序化水平待发展等具体问题。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目标的动力牵引下,应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系统构建"能力支持""民主程序化""财务整合"等三大民主功能,使之相互牵引、相互渗透,并明辨其相互关系及内在逻辑,最终使我国乡村民主的现实形态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与发展。

    2021年04期 v.23;No.91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企业管理

  • 媒体负面关注、企业环保举措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杜英琳;牛红军;杨美丽;

    媒体的负面关注会影响企业的环保举措,进而传导影响企业价值。论文对部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5年-2019年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上述三方面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媒体与重污染行业企业的企业价值之间的负相关性的结论,同时,加入了企业环境披露与企业环保投资水平作为企业环保举措的中介变量,其有中介效应。提出了政府想要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维护好秀丽河山,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引导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环保举措的关注,从而使企业能够自觉践行其自身的绿色社会责任、提高绿色治理能力,实现政府与企业双赢的美好明天。

    2021年04期 v.23;No.91 104-10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7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奶制品加工企业产业链前向整合路径比较分析——以内蒙古3家企业为例

    韩丽敏;李军;

    加快奶业产业链整合是推进我国奶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利用案例分析法,对内蒙古3家奶制品加工企业产业链整合情况及整合路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奶制品加工企业对原料奶的依赖性很高,前向整合产业链是为了保障原料奶的品质以及稳定供应;其能够进行产业链前向整合得益于企业较强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先进技术以及与市场衔接紧密等优势。相对于"企业+自建牧场"和"企业+合作社+养殖户"两条产业链整合路径,"企业+养殖小区+托管农户"整合路径的成本和风险更低,更能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最后,提出扶持建立养殖小区、创新牲畜托管模式的对策建议。

    2021年04期 v.23;No.91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食品安全领域企业“吹哨人”制度比较研究

    黄子晴;杜国明;

    2018年12月25日发布的《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8)》表明,2017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集中于食品生产与加工环节,发生量占总量的45.16%。作为食品生产的主体,企业是食品安全的责任者。借鉴美国1989年《吹哨人保护法案》及日本"内部告发制度"等其他地区先进的食品安全领域立法,我国逐步建立起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缺乏针对企业有奖举报的规定。2011年以来各省市相继出台地方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但实际的实行情况却差强人意。在食品安全频发、国家倡导社会共治的大环境下,如何完善有奖举报制度,特别是企业内部的"吹哨人"制度显得格外重要。

    2021年04期 v.23;No.91 116-12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传销型集资活动的性质认定——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分为切入点

    王昕宇;

    传销型集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传销的运作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公开吸收资金,在组织建构上具备传销的金字塔结构,客观行为又符合非法集资所要求的公开性、非法性、利诱性特征的违法犯罪活动。不同于传统传销活动以销售实际商品为名掩盖诈骗本质,传销型集资是以经营投资项目或者虚拟财产为名,在性质认定上难以与集资诈骗罪相区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集资诈骗罪是典型的涉众型犯罪,本质都是诈骗罪的特殊形式,在客观方面存在相似,但是集资手段与传销手段有实质差别,两罪之间不会产生竞合,应属对立关系。同时使用传销手段和集资手段骗取财物,均达到构罪程度的,应数罪并罚。

    2021年04期 v.23;No.91 122-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9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党建研究

  • 国外廉政“防”腐建设经验对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启示

    欧庭宇;

    反腐败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难题。过去几年里,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进入"防腐重于治腐"的新阶段。在廉政成效方面,国外积累了关于"防"腐建设的丰富经验:全面深入的制度机制,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健全严密的法律体系,防止腐败趁"虚"而入;丰富多样的廉政文化滋养,净化从政环境;科学有效的廉政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通过研究和借鉴这些经验,有助于优化防腐制度机制、立法实践、廉政文化建设、权力监督等反腐败斗争举措。

    2021年04期 v.23;No.91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逻辑构成及其新时代启示

    赵丽华;曹睿华;

    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内容全面丰富,对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的构建意义重大,它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具体体现在:其逻辑出发点是党能否经得住考验,完成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逻辑中心是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根本原则是坚持从严治党;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纯洁性、先进性建设;基本布局有五个方面,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毛泽东执政党建设理论逻辑结构,结合新时代党建实际,可以为构建新时代党建理论新体系提供启示。

    2021年04期 v.23;No.91 132-13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思政研究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历程及其基本经验

    刘景;冯开甫;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经验不足,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僵化、教条化,使主流意识形态遭受长达20多年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先后经历了恢复重建、巩固发展和战略强化三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每个阶段上都与时俱进地赋予了科学性的新内容,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精神支撑。

    2021年04期 v.23;No.91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校辅导员职业精神现状研究——基于山东省部分省属高校辅导员的实证调查

    崔国强;毕先进;

    基于山东省部分省属高校辅导员的调查数据,对辅导员职业精神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以硕士居多,学位类别多样化;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平均5年,每年所带学生数量200人左右;大部分辅导员对其工作性质定位明确,满意自己的职业态度;多数辅导员认同自己的工作,但存在职业压力较大的现象;大部分辅导员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令人满意的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职业作风;80%左右的辅导员有明确的职业规划,75%的辅导员对职业发展有信心,约25%到30%的被调查者不以辅导员工作为其职业追求。

    2021年04期 v.23;No.91 14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下载次数: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文史哲

  • 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历程及苏区对三民主义思想的传承与跨越

    王林;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伟大辉煌的一生。他作为我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已被载入了史册,并被人们所深刻铭记。本文首先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分析了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历程,及三民主义思想的内涵,并就苏区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传承与跨越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2021年04期 v.23;No.91 153-155+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汉龙亢桓氏的家族特征与文学写作

    柯镇昌;

    汉魏以来,随着世家大族的大量形成,文化家族也随之出现,龙亢桓氏不仅是汉晋时期重要的世家大族,也是当时重要的文化大族。东汉龙亢桓氏以治儒学起家,但他们在政治上主要是承担润色鸿业的点缀角色。桓氏成员专治儒经的家学和笃行儒教的家风有力地推动了家族的振兴,另一方面又对其家族成员的政治地位起到过一定的限制作用。东汉龙亢桓氏在文学创作上颇有收获,尤其桓麟、桓彬、桓晔等人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不过东汉龙亢桓氏既没有出现文学大家,也没有经典名篇,这又与其世代治儒的家学家风密不可分。

    2021年04期 v.23;No.91 15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民族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张国栋;

    中国上古神话是中华民族幼年时期的梦想,也是涵育民族精神的基因库。中国古代文献中保存的神话故事蕴藏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舍己利群的担当精神、憧憬未来的梦想精神与和合同心的团结精神。上古神话对中国文化的繁育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塑影响深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阐扬上古神话中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增强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有助于鼓舞中国人民大胆创新的志气和勇气,有助于坚定中国人民反抗霸凌和打压的决心,有助于激发共产党人更好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有助于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有助于汇聚中华儿女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2021年04期 v.23;No.91 163-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3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杨泽光;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作为通往马克思"一生理论结晶"《资本论》的"思想驿站",其蕴含有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为自然以劳动为中介对资本施以限制、技术无法实现对自然的任意支配、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克服人口与自然资源危机、人类社会最终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方面。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置于时代背景之下,为我国解决生态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多启示。

    2021年04期 v.23;No.91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欧盟面临的多重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杜海洋;郭华东;

    二战结束之后,欧洲一体化逐步推进,欧盟的成立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促进了欧洲各国合作和欧盟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但目前欧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国际合作与国家主权的矛盾、欧盟经济增长面临问题、欧盟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危机以及百年变局的世界形势等等,面对多重挑战,欧盟也在采取内部机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加强防务合作等多方面措施应对,欧盟采取的措施必须切实可行充分有效,未来欧盟的发展才有可能相对顺利。

    2021年04期 v.23;No.91 176-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总目录

    <正>~~

    2021年04期 v.23;No.91 185-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撰稿须知

    <正>《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创刊,是由山东农业大学主办,反映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探索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注山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农业经济、农村观察、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文、史、哲、法学、齐鲁农业、会员园地等。本刊热诚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我刊以下要求:

    2021年04期 v.23;No.91 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7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