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有农机降低了农户非农就业吗?——基于CFPS的微观调查Does Home-own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Reduce Farmers'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Micro Survey Based on CFPS
李中豪,贾婧
摘要(Abstract):
为了解农业机械的使用与应用是否会对农村家庭成员职业规划产生影响,本文拟从家庭自有农机出发,研究其对农户家庭成员就业决策的影响。基于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随着家庭农业机械化存量水平的提升,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的可能性降低。(2)利用历史变量解决因反向因果可能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得出2016年农业机械化总量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家庭成员非农就业,也表明了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3)基于中介模型,家庭自有农机确实提高土地转入与降低土地转出行为,进而影响农户家庭成员就业的决策。(4)基于调节效应模型,考察外界因素增强或者削弱农业机械的效应,其中,村庄交通情况对农业机械的使用与应用已不再显著,村庄人口老龄化的限制也不会加快农业机械的使用。(5)对于农业机械化的不同方式,家庭自有农机与农业机械租赁服务对农户家庭成员职业选择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所以,本研究也表明了家庭自有农机对农户家庭成员就业决策上的影响不可忽略。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完善土地流转、扩大农业购机政策等相关性建议。
关键词(KeyWords): 自有农机;就业决策;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中豪,贾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钱龙,高强,方师乐.家庭自有农机如何影响土地流转?——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06):219-230.
- [2]周晓时.劳动力转移与农业机械化进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3):49-57.
- [3]祝华军.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协调性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03):190-193.
- [4]崔玉玲,李录堂.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82-6184.
- [5]周孝坤,冯钦,廖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6):74-77.
- [6]罗锡文.对加速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考[J].农业工程,2011,1(04):1-8+56.
- [7]陈江华,陈艳,罗明忠.农业机械应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20(03):326-336.
- [8]李谷成,李烨阳,周晓时.农业机械化、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孰因孰果?[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112-127.
- [9]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02):37-42+73.
- [10]都阳.风险分散与非农劳动供给——来自贫困地区农村的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01):46-50.
- [11]史清华,林坚,顾海英.农民进镇意愿、动因及期望的调查与分析[J].中州学刊,2005(01):45-50.
- [12]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06):82-88+206.
- [13]孙学涛.农业机械化能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1,23(01):81-93.
- [14]杨思雨,蔡海龙.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小规模农户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03):417-425.
- [15]夏莉艳.农村劳动力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01):14-19.
- [16]李小阳,孙松林,蒋苹.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劳动力转移[J].农机化研究,2003(01):23-26.
- [17]周振,马庆超,孔祥智.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贡献的量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6(02):52-62.
- [18]林善浪,叶炜,张丽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吗——基于改进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07):4-17.
- [19]Shi X,Heerink N,Qu F.Choices between different off-farm employment sub-categories: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Jiangxi Province,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7,18(4):38-455.
- [20]Liu Z ,Rommel J,Feng S,et al.Can land transfer through land cooperatives foster off-farm employment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7(45):35-44.
- [21]Yan X,Bauer S,Huo X.Farm Size,Land Reallocation,and Labour Migration in Rural China[J].Population,Space and Place,2014,20(4):303-315.
- [22]黄凰,恽竹恬,张丽娜,吴昭雄,叶春,何华荣,陈兴鑫.农业机械购买和租赁特征与管理决策方法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9,40(05):193-200.
- [23]方师乐,卫龙宝,伍骏骞.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分布规律——农机跨区服务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7(11):65-78+187-188.
- [24]伍骏骞,方师乐,李谷成,徐广彤.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跨区作业的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7(06):44-57.
- [25]陈鹏君,陶永诚,温苗苗.融资租赁创新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5(05):73-76.
- [26]方师乐,黄祖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演变与发展趋势[J].农业经济问题,2019(10):36-49.
- [27]郑旭媛,徐志刚.资源禀赋约束、要素替代与诱致性技术变迁——以中国粮食生产的机械化为例[J].经济学(季刊),2017,16(01):45-66.
- [28]滕兆岳,李涵.交通运输成本与农业机械化[J].经济评论,2020(01):84-95.
- [29]卢秋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32(05):88-91.
- [30]陈胜祥.分化视角下转型期农民土地情结变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06):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