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的空间生产解析——基于W市T镇经验研究Analysis of Spatial Production in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Industries——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 Town,W City
高慎香,仇凤仙
摘要(Abstract):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加快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通过对芜湖市陶辛镇产业振兴的实地调查,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将乡村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加以探析,发现传统农业型地区在产业发展中具有三维层次的空间生产。分别是政府及精英构想的制度空间生产、以第一产业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发展的经济空间生产与以村民为主体地位的社会空间生产。然而,在产业振兴的空间生产过程中,制度空间呈现出失序状态,经济空间的功能失调,社会空间存量不足,即空间表征、空间实践与表征空间在产业振兴的空间生产中的不平衡性阻碍了传统农业型地区产业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应的提升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建议。
关键词(KeyWords):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农业型地区;空间生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第一代农民工可持续生计研究”(17BSH137)
作者(Author): 高慎香,仇凤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罗必良.明确发展思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南方经济.2017(10):8-11.
- [2]朱启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产业——产业兴旺的一种社会学解释[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89-95.
- [3]符平,卢飞.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脱贫攻坚的组织动员[J].社会学研究.2021(03):1-22.
- [4]符平.市场体制与产业优势——农业产业化地区差异形成的社会学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8(01):169-193.
- [5]杨璐璐.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宅基地整理退出“房票”模式研究——湖州吴兴例证[J].经济问题.2016(10):62-66.
- [6]赵晓峰,魏程琳.行政下乡与自治下沉——国家政权建设的新趋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10-116.
- [7]印子.村级治理行政化的演化过程与治理效果——基于苏北C镇调研的分析[J].求实.2020(4):82-96.
- [8]唐惠敏,范和生.资本下乡背景下乡村振兴模式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117-125.
- [9]王春光.关于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问题的思考[J].社会发展研究.2018(01):31-40.
- [10]望超凡.村社主导:资本下乡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28-36.
- [11]陈航英.田野里的工厂:资本化农业劳动体制研究——以宁夏南部黄高县菜心产业为例[J].开放时代.2020(3):168-187.
- [12]贺雪峰.“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基层组织治理问题[J].农村工作通讯.2018(8):43.
- [13]贺雪峰.农民组织化与再造村社集体[J].开放时代.2019(3):186-196.
- [14]王春光.关于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问题的思考[J].社会发展研究.2018(1):31-40.
- [15]付伟.农业转型的社会基础一项对茶叶经营细节的社会学研究[J].社会.2020(4):26-51.
- [16]王春光.迈向共同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行动和路径的社会学思考[J].社会学研究.2021(2):29-45.
- [17]何雪松.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J].社会.2006(2):34-48.
- [18]潘可礼.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20.
- [19]任杰慧.空间理论下老年护理专业化队伍稳定性建设[J].人口研究.2021,45(2):89-101.
- [20]郑震.空间:一个社会学的概念[J].社会学研究.2010(5):167-191.
- [21]刘少杰.西方社会空间社会学理论评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266页.
- [22]Babere N J .Social Production of Space:"Lived Space" of Informal Livelihood Operators;the Case of Dares Salaam City Tanzania[J].Current Urban Studies,2015,03(4):286-299.
- [23]杨菊华.空间理论视角下老年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J].社会学研究.2021(3):180-203.
- [24]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7.
- [25]营立成.作为社会学视角的空间:空间解释的面向与限度[J].社会学评论.2017(06):11-22.
- [26]杨桓.社会空间视域下的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创新——以成都市犀和社区为例[J].社会主义研究.2019(2):117-123.
- [27]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Blackwell,1991.
- [28]刘少杰.以实践为基础的当代空间社会学[J].社会科学辑刊.2019(1):23-28+209.
- [29]Gottdiener,M.A Marx for Our Time:Henri Lefebvre and The Production of Space.[J].Sociological Theory,1993,11(1):129-129.
- [30]黄剑锋,陆林.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旅游地空间研究范式转型——基于空间涌现性的空间研究新范式[J].地理科学.2015(1):47-55.
- [31]王志章.连片特困地区空间生产与城乡一体化的理论逻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6-36.
- [32]段进军,翟令鑫.关于特色小镇空间生产实践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12-119.
- [33]范颖.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四川乡村建设理想空间发展探寻——四川省宜宾县“西部第一‘香’村”建设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7(2):77-82.
- [34]梁肇宏,范建红,雷汝林.基于空间生产的乡村“三生空间”演变及重构策略研究——以顺德杏坛北七乡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0(7):17-24.
- [35]麦咏欣,杨春华,游可欣,徐嘉琪,郝小斐.“文创+”历史街区空间生产的系统动力学机制——以珠海北山社区为例[J].地理研究.2021(2):446-461.
- [36]何瑾,向德平.易地扶贫搬迁的空间生产与减贫逻辑[J].江汉论坛.2021(5):139-144.
- [37]丁波,李雪萍.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空间改造与农村现代化建设[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71-77.
- [38]宗海勇.空间社会学视阈下城乡空间关系演进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09-115.
- [39]张兆曙,王建.城乡关系、空间差序与农户增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J].社会学研究.2017(4):46-69.
- [40]罗屹,武拉平.乡村振兴阶段的农业支持政策调整:国际经验及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20(3):123-130.
- [41]庾良辰,石蓉蓉.政治文化视野中的基层政权运作探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2):36-41.
- [42]耿言虎.村庄内生型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以云南省芒田村~((1))茶产业发展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9(1):24-30.
- [43]朱天义,高莉娟.精准扶贫中乡村治理精英对国家与社会的衔接研究——江西省XS县的实践分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6(5):89-99.
- [44]曹康,刘梦琳.空间生产视角下特色小镇发展机制研究——以杭州梦想小镇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9(5):25-29.
- [45]黄剑锋,陆林.旅游业“新常态”:空间生产与空间重构的新动力[J].南京社会科学.2015(6):39-44.
- [46]关振国.破除乡村振兴中人才发展的“紧箍咒”[J].人民论坛.2019(16):66-67.
- [47]章爱先,朱启臻.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9(12):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