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责任感与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基于2343位农民的调查数据Social Interaction,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Habitat Improvement——Based on Data from a Survey of 2343 Farmers
孟新婷
摘要(Abstract):
依据全国2343个样本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社会交往、责任感对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比重不足三成,整体参与度偏低,且存在“高意愿、低行为”现象;农民的社会交往与责任感显著影响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内的“仪式性消费”可以增加农民之间的情感连接,通过仪式性场合获取信息与资源,带动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但外出次数会逐渐削弱农民的乡村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意识,弱化乡村认同,不利于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在农民个体特征中,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政治面貌对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没有显著影响,而是否是干部、家庭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有影响。基于此,通过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发挥“关键少数”带动作用和凝聚“普通多数”合力,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热情,增强其责任感,进而提高农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率。
关键词(KeyWords): 社会交往;责任感;农民;人居环境整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ZD139)资助
作者(Author): 孟新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皮俊锋,陈德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经验、问题检视与制度建构——以重庆市地方实践为切入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20(10):153-155.
- [2]胡德胜,王雅楠,王帆,孔学研,王博文.农户认知、制度环境与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研究——信息信任的中介效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06):15-23.
- [3]李芬妮,张俊飚,何可.农户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12):185-192.
- [4]孙前路,房可欣,刘天平.社会规范、社会监督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基于广义连续比模型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20,42(12):2354-2369.
- [5]史磊,任文豪.基于农户主体性视角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径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6):71-76.
- [6]闵师,王晓兵,侯玲玲,黄季焜.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影响因素——基于西南山区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9(04):94-110.
- [7]金丹,赵松林.热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影响因素及其长效机制建构[J].热带农业科学,2020,40(03):109-114.
- [8]黄云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村民参与度研究——基于社区能力视角[J].农村经济,2020(09):123-129.
- [9](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1.
- [10]潘东阳,刘晓昀.社会交往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基于PSM模型的计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20(11):71-82.
- [11]陶自祥.依附与交往:南北乡土社会交往取向的差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03):104-112.
- [12]杜鹏.“面子”:熟人社会秩序再生产机制探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63-72+147-148.
- [13]周天爽,潘玥杉,崔丽娟,杨莹.权力感与助人行为:社会距离的中介和责任感的调节[J].心理科学,2020,43(05):1250-1257.
- [14]林嘉诚.政治心理形成与政治参与行为[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9:188.
- [15]刘小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社会责任培育的现实境遇及提升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4):37-41.
- [16]朱尚华.论责任感的形成与教育机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05):69-71.